出自明代佚名的《增廣賢文·上集》,這兩句是格言,不是詩,只有兩句。“枯木逢春猶再發,人無兩度再少年”意思是:已經枯萎的樹木,等到了來年的春天還會再次發芽。可是人生只有一次,年輕的時光虛度了,就再也彌補不了了。殺人一萬,自損三千。傷人一語,利如刀割。枯木逢春猶再發,人無兩度再少年。未晚先投宿,雞鳴早看天。將相頂頭堪走馬,公侯肚內好撐船。富人思來年,窮人想眼前。譯文:殺死一萬敵人,自己一方最少損失三千。一句傷人的話,像用刀砍人一樣厲害。已經枯萎的樹木,等到了來年的春天還會再次發芽。可是人生只有一次,年輕的時光虛度了,就再也彌補不了了。出行時不到晚上就該去找住宿處,聽到雞鳴就該及早起來看看天氣。將相的頭頂能跑馬,公侯的肚裡可行船。富人可以想得很長遠,窮人卻只能考慮眼前的事。擴充套件資料《增廣賢文》,又名《昔時賢文》《古今賢文》,是中國明代時期編寫的兒童啟蒙書目。書名最早見之於明萬曆年間的戲曲《牡丹亭》,據此可推知此書最遲寫成於萬曆年間。《增廣賢文》集結中國從古到今的各種格言、諺語。後來,經過明、清兩代文人的不斷增補,才改成現在這個模樣,稱《增廣昔時賢文》,通稱《增廣賢文》。作者一直未見任何書載,只知道清代同治年間儒生周希陶曾進行過重訂。《增廣賢文》的內容大致有這樣幾個方面:一是談人及人際關係,二是談命運,三是談如何處世,四是表達對讀書的看法。在《增廣賢文》描述的世界裡,人是虛偽的,人們為了一己之私變化無常,嫌貧愛富,趨炎附勢,從而使世界佈滿了陷阱和危機。文中有很多強調命運和報應的內容,認為人的一切都是命運安排的,人應行善,才會有好的際遇。其中有大量篇幅敘述如何待人接物,這部分內容是全文的核心。文中對忍讓多有描述,認為忍讓是消除煩惱禍患的方法。在主張自我保護、謹慎忍讓的同時,也強調人的主觀能動性,認為這是做事的原則,文中也不乏勸人向善。《增廣賢文》強調了讀書的重要、孝義的可貴,這些觀點體現了正統的儒家精神。但也正是由於這種龐雜,不同思想的人都可以從中看到自己認可的格言,使之具有了廣泛的代表性。
出自明代佚名的《增廣賢文·上集》,這兩句是格言,不是詩,只有兩句。“枯木逢春猶再發,人無兩度再少年”意思是:已經枯萎的樹木,等到了來年的春天還會再次發芽。可是人生只有一次,年輕的時光虛度了,就再也彌補不了了。殺人一萬,自損三千。傷人一語,利如刀割。枯木逢春猶再發,人無兩度再少年。未晚先投宿,雞鳴早看天。將相頂頭堪走馬,公侯肚內好撐船。富人思來年,窮人想眼前。譯文:殺死一萬敵人,自己一方最少損失三千。一句傷人的話,像用刀砍人一樣厲害。已經枯萎的樹木,等到了來年的春天還會再次發芽。可是人生只有一次,年輕的時光虛度了,就再也彌補不了了。出行時不到晚上就該去找住宿處,聽到雞鳴就該及早起來看看天氣。將相的頭頂能跑馬,公侯的肚裡可行船。富人可以想得很長遠,窮人卻只能考慮眼前的事。擴充套件資料《增廣賢文》,又名《昔時賢文》《古今賢文》,是中國明代時期編寫的兒童啟蒙書目。書名最早見之於明萬曆年間的戲曲《牡丹亭》,據此可推知此書最遲寫成於萬曆年間。《增廣賢文》集結中國從古到今的各種格言、諺語。後來,經過明、清兩代文人的不斷增補,才改成現在這個模樣,稱《增廣昔時賢文》,通稱《增廣賢文》。作者一直未見任何書載,只知道清代同治年間儒生周希陶曾進行過重訂。《增廣賢文》的內容大致有這樣幾個方面:一是談人及人際關係,二是談命運,三是談如何處世,四是表達對讀書的看法。在《增廣賢文》描述的世界裡,人是虛偽的,人們為了一己之私變化無常,嫌貧愛富,趨炎附勢,從而使世界佈滿了陷阱和危機。文中有很多強調命運和報應的內容,認為人的一切都是命運安排的,人應行善,才會有好的際遇。其中有大量篇幅敘述如何待人接物,這部分內容是全文的核心。文中對忍讓多有描述,認為忍讓是消除煩惱禍患的方法。在主張自我保護、謹慎忍讓的同時,也強調人的主觀能動性,認為這是做事的原則,文中也不乏勸人向善。《增廣賢文》強調了讀書的重要、孝義的可貴,這些觀點體現了正統的儒家精神。但也正是由於這種龐雜,不同思想的人都可以從中看到自己認可的格言,使之具有了廣泛的代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