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百鍊之十,賣柴翁歐宦者
嘗有農夫以驢負柴,遇宦者稱“宮市”取之,才與絹數尺,又就索“門戶”,仍邀驢送至內。農夫涕泣,以所得絹付之。不肯受,曰,“須汝驢送柴至內。”農夫曰:“我有父母妻子,待此然後食。今以柴與汝,不取直而歸,汝尚不肯,我有死而已。”遂毆宦者。
街吏擒以聞,詔黜宦者,賜農夫絹十匹。然宮市亦不為之改易,諫官御史數諫,不聽。建封入朝,具奏之,上頗嘉納;以問戶部侍郎判度支蘇弁,弁希宦者意,對曰:“京師遊手萬家,無土著生業,仰宮市取給。”上信之,故凡言宮市者皆不聽。
(選自韓愈《順宗實錄·宮市》)
譯文
曾經有個農民用驢馱了木柴到城裡去賣,遇到太監,稱是宮中所設的市肆要拿。只給他幾尺絹,又要索取門戶稅,仍然強要用驢送到宮內。農民哭泣起來,把所有得到的絹給了太監,不肯接受。(太監)說:“我必須要用你的驢把柴送進去。”農民說:“我有父母妻子兒女,等著賣柴得到錢後才有飯吃。現在我把我的木柴給你,不拿錢幣回去,你若還不願意,我也只有和你以死相拼了!”於是毆打太監。
街使的屬吏捉住他上報,德宗頒詔將宦官廢免,賜給農夫十匹絹。然而,宮市並不因此而改變,諫官與御史們屢次規諫,德宗都不肯聽從。
這篇文言文透過對賣柴老翁的遭遇的描寫揭露了“宮市”的弊端,以及對勞動人民的剝削和迫害,使得老百姓生活困苦。在反映古代時宦者(太監)對貧苦農民百姓的收費的貪婪的同時,也表現了作者對於下層勞動人民的深切同情。
文言文百鍊之十,賣柴翁歐宦者
嘗有農夫以驢負柴,遇宦者稱“宮市”取之,才與絹數尺,又就索“門戶”,仍邀驢送至內。農夫涕泣,以所得絹付之。不肯受,曰,“須汝驢送柴至內。”農夫曰:“我有父母妻子,待此然後食。今以柴與汝,不取直而歸,汝尚不肯,我有死而已。”遂毆宦者。
街吏擒以聞,詔黜宦者,賜農夫絹十匹。然宮市亦不為之改易,諫官御史數諫,不聽。建封入朝,具奏之,上頗嘉納;以問戶部侍郎判度支蘇弁,弁希宦者意,對曰:“京師遊手萬家,無土著生業,仰宮市取給。”上信之,故凡言宮市者皆不聽。
(選自韓愈《順宗實錄·宮市》)
譯文
曾經有個農民用驢馱了木柴到城裡去賣,遇到太監,稱是宮中所設的市肆要拿。只給他幾尺絹,又要索取門戶稅,仍然強要用驢送到宮內。農民哭泣起來,把所有得到的絹給了太監,不肯接受。(太監)說:“我必須要用你的驢把柴送進去。”農民說:“我有父母妻子兒女,等著賣柴得到錢後才有飯吃。現在我把我的木柴給你,不拿錢幣回去,你若還不願意,我也只有和你以死相拼了!”於是毆打太監。
街使的屬吏捉住他上報,德宗頒詔將宦官廢免,賜給農夫十匹絹。然而,宮市並不因此而改變,諫官與御史們屢次規諫,德宗都不肯聽從。
這篇文言文透過對賣柴老翁的遭遇的描寫揭露了“宮市”的弊端,以及對勞動人民的剝削和迫害,使得老百姓生活困苦。在反映古代時宦者(太監)對貧苦農民百姓的收費的貪婪的同時,也表現了作者對於下層勞動人民的深切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