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公立幼兒園規定年滿三週歲的幼兒方可入園。為什麼一定要滿三歲呢?
首先是從自理能力考慮。
3歲的孩子已經可以做到自己穿衣服、脫衣服,自己大小便,自己洗手,自己吃飯。即使在入園之前還不會,但是經過訓練之後也可以做到這些。
為什麼要求3歲必須有自理能力呢?因為,公立幼兒園的教育目標之一就是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畢竟老師不是保姆,老師從早到晚都有教學任務,根本沒有時間給孩子穿衣服、餵飯。反而,如果孩子自理能力差,孩子反倒會受罪。小孩也有自尊心,當他看到只有自己尿褲子的時候他也會自卑。如果他不會自己吃飯,老師不會喂,孩子只能捱餓。
太小的孩子即使有意去培養他的自理能力,也很難達到3歲孩子的能力。
我曾經想讓孩子2歲多去幼兒園,為此從1歲半開始就訓練他不尿褲子。當時過於急功近利,有時候孩子已經可以去小馬桶尿尿了,但是過幾天又尿褲子。每次我們都責怪孩子,然後鼓勵孩子。能看出孩子也很努力。其實現在回想起來,孩子小很多能力是達不到的。當他3歲之後,我幾乎看不到他尿褲子,而且自己脫褲子自己穿褲子,都很順利。這件事讓我反思,當時確實拔苗助長了。孩子到什麼年齡會什麼本領,不能急。
當然,私立幼兒園的老師為了生源,會把孩子照顧的很細緻。我親戚的孩子上私立幼兒園。午睡的時候,老師挨個給脫衣服換小背心,睡醒挨個給穿衣服。吃飯可以餵飯。上廁所幫忙脫褲子提褲子。只有這樣,家長們才願意選擇這家幼兒園。
其次是表達能力。
孩子脫離父母,獨自走進社會,獨自面對同學和老師。以前孩子想要什麼只需一個眼神一個動作,媽媽就心領神會。現在孩子想幹什麼必須自己說,否則沒人能懂他。我在孩子入園之前,也存在各種擔心,於是就教孩子:如果沒吃飽就對老師說:‘我還吃’,如果渴了就對老師說:‘我想喝水’。
還有就是當和小朋友發生衝突的時候,能說出事情真相。前段時間,老師說我家孩子把小朋友推倒了,讓家長教育。我回家問孩子是不是把小朋友推倒了。他說“是”。我問:“為什麼要推他?”他也說不出來。我又問:“是平白無故就推他,還是他惹你了?”他說:“他先推我的。”看,這就有問題了。孩子並沒有對老師說別人先推他,老師只知道他推別人了,所以受了冤枉。我對孩子說:“下次,你要對老師說,因為你不說的話,老師就不知道,就會冤枉你,還會批評你。”
研究表明,男孩子5歲時的語言表達能力相當於女孩子3歲時的語言表達能力。因此,男孩子往往說不清。越是說不清,就越容易動手。
但是老師不會像家長一樣耐心地去查清事情真相,老師會認為無論怎樣打人都不對,家長都要好好教育。所以,我認為,孩子的語言能力也很重要。
最後是理解能力。
幼兒園多少會教些東西,哪怕是首兒歌或者是做遊戲。如果老師說的話,孩子不懂,別人都能學會積極回答問題,但自己不會,時間長了孩子會自卑。
我一同事孩子,家長為了省心,提前把孩子送到幼兒園。由於是插班,別的孩子已經學了一些東西,但是他的孩子都不會。慢慢孩子不愛說話了,不好好上課了,各種調皮搗亂。老師經常找家長。後來孩子被留級,這下好了,所有的孩子都不會。而他的孩子畢竟上過一段時間會了一點,所以在課堂上總是最先回答問題。老師經常表揚他,他就更愛上課了,越來越開朗,愛說愛笑。
因此,3歲後入園是科學的,也是國家幾十年學前教育經驗確定的合適年齡。
國家公立幼兒園規定年滿三週歲的幼兒方可入園。為什麼一定要滿三歲呢?
首先是從自理能力考慮。
3歲的孩子已經可以做到自己穿衣服、脫衣服,自己大小便,自己洗手,自己吃飯。即使在入園之前還不會,但是經過訓練之後也可以做到這些。
為什麼要求3歲必須有自理能力呢?因為,公立幼兒園的教育目標之一就是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畢竟老師不是保姆,老師從早到晚都有教學任務,根本沒有時間給孩子穿衣服、餵飯。反而,如果孩子自理能力差,孩子反倒會受罪。小孩也有自尊心,當他看到只有自己尿褲子的時候他也會自卑。如果他不會自己吃飯,老師不會喂,孩子只能捱餓。
太小的孩子即使有意去培養他的自理能力,也很難達到3歲孩子的能力。
我曾經想讓孩子2歲多去幼兒園,為此從1歲半開始就訓練他不尿褲子。當時過於急功近利,有時候孩子已經可以去小馬桶尿尿了,但是過幾天又尿褲子。每次我們都責怪孩子,然後鼓勵孩子。能看出孩子也很努力。其實現在回想起來,孩子小很多能力是達不到的。當他3歲之後,我幾乎看不到他尿褲子,而且自己脫褲子自己穿褲子,都很順利。這件事讓我反思,當時確實拔苗助長了。孩子到什麼年齡會什麼本領,不能急。
當然,私立幼兒園的老師為了生源,會把孩子照顧的很細緻。我親戚的孩子上私立幼兒園。午睡的時候,老師挨個給脫衣服換小背心,睡醒挨個給穿衣服。吃飯可以餵飯。上廁所幫忙脫褲子提褲子。只有這樣,家長們才願意選擇這家幼兒園。
其次是表達能力。
孩子脫離父母,獨自走進社會,獨自面對同學和老師。以前孩子想要什麼只需一個眼神一個動作,媽媽就心領神會。現在孩子想幹什麼必須自己說,否則沒人能懂他。我在孩子入園之前,也存在各種擔心,於是就教孩子:如果沒吃飽就對老師說:‘我還吃’,如果渴了就對老師說:‘我想喝水’。
還有就是當和小朋友發生衝突的時候,能說出事情真相。前段時間,老師說我家孩子把小朋友推倒了,讓家長教育。我回家問孩子是不是把小朋友推倒了。他說“是”。我問:“為什麼要推他?”他也說不出來。我又問:“是平白無故就推他,還是他惹你了?”他說:“他先推我的。”看,這就有問題了。孩子並沒有對老師說別人先推他,老師只知道他推別人了,所以受了冤枉。我對孩子說:“下次,你要對老師說,因為你不說的話,老師就不知道,就會冤枉你,還會批評你。”
研究表明,男孩子5歲時的語言表達能力相當於女孩子3歲時的語言表達能力。因此,男孩子往往說不清。越是說不清,就越容易動手。
但是老師不會像家長一樣耐心地去查清事情真相,老師會認為無論怎樣打人都不對,家長都要好好教育。所以,我認為,孩子的語言能力也很重要。
最後是理解能力。
幼兒園多少會教些東西,哪怕是首兒歌或者是做遊戲。如果老師說的話,孩子不懂,別人都能學會積極回答問題,但自己不會,時間長了孩子會自卑。
我一同事孩子,家長為了省心,提前把孩子送到幼兒園。由於是插班,別的孩子已經學了一些東西,但是他的孩子都不會。慢慢孩子不愛說話了,不好好上課了,各種調皮搗亂。老師經常找家長。後來孩子被留級,這下好了,所有的孩子都不會。而他的孩子畢竟上過一段時間會了一點,所以在課堂上總是最先回答問題。老師經常表揚他,他就更愛上課了,越來越開朗,愛說愛笑。
因此,3歲後入園是科學的,也是國家幾十年學前教育經驗確定的合適年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