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9
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1291390845226

    我們常聽到一句古話:“忠孝不能兩全”,心中就帽出一股神聖感,有種不這樣認為就是賣國賊之感,有名的比如諸葛亮在出師表裡就說“自古忠孝難兩全”,還有李密的陳情表,包括很多影視據都經常用到這句話,但是些話對嗎?為什麼?我們今天要如何理解呢?

    我的理解是不對!我說忠孝能兩全,而且很容易做到,且聽我慢慢道來。

    今天我們一聽到這“自古忠孝不能兩全",還是充滿力量感,覺得很對,連絲毫的懷疑都不能容,否則有種賣國者的感覺,更有人說:”讀諸葛亮《出師表》而不流淚者,其人必不忠;讀李密《陳情表》而不流淚者,其人必不孝。",一代一代人的加持,更使“忠孝不能兩全”驅向神聖化,這就是文學的功勞,固化了思維。

    今天我們已經是現代化強國了,需要換種思維方式來理解古人的智慧——忠孝完全可以兩全!

    一、忠

    忠,物件指的是帝王,忠於主子,今天我們強大的中國已經是現代化強國,並沒有帝王,而華人更沒有主子,自己就是主人,已經沒有主從關係存在的環境,所以今天的忠是忠於家國,忠於理想。古人之所以強調忠於帝王,主要出於帝王對臣民的主觀要求,上有所求,下必好從之,長期下來,忠就變成一種天然的屬性,並且還高於孝,用於強調人個對帝王的愛越過父母,最後成為個人品質好壞的標準。

    二、孝

    孝,物件指的是父母,孝於長輩,到今天孝當然是華人的優良美德,但凡有所成就的人,都是非常有孝道的,但是因為古代的帝王所需要,被髮展成孝在忠之後,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可是當我們仔細想想,就會發現“君經常讓臣死,而父不會要子亡”。

    三、真的不能兩全嗎?

    在古代,不能兩全是有現實的需求,那就是帝王喜歡這樣的要求,帝王們喜歡大家把自己放於父母之前,開了這種花,所以才有這種果,再加上愛好名聲的名人不斷加持,才會使之神聖化,實際上不孝者難以忠,孝者才會有忠心。

    四、忠孝能兩全

    翻開中國5000年曆史記錄,事實上,歷代記錄都表明忠孝是共生關係,忠者必孝,孝者才有忠心,而且往往是先有孝後才有忠,比如岳飛等等。

    今天,我們忠的物件已經從帝王變成了家國和理想,家國和理想已不會要求和強調我們把忠擺於孝之前,恰恰相反,我們常把孝放於忠之前,至少強調忠孝是相生的。當然了,即使在古代,忠孝也是完全可以兩全,實事上也是兩全的,因為忠首先就是父母所教育的,忠首先獲得了孝的授權。

    中國,已經完全甦醒了,自信了,我們已經重新掌握了思想的讀寫權,更要成為世界思想的解釋者,包括對自由民主的讀寫和解釋,有些話我們中國古人說了不算,更不要說今天的西方世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哪些品牌的床墊值得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