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氏之宋 詳見宋姓詞條 中國先秦時期子姓諸侯國。西周初,周公東征平定武庚叛亂後,另立歸順周王朝的紂王庶兄微子啟建立宋國,都商丘,統治原商都周圍的殷商遺民。宋儲存殷商文化傳統最多,被看作古代禮制的典範,受到諸侯尊重。春秋時,宋襄公企圖繼承齊桓公霸業,卻受到楚成王玩弄。終春秋之世,宋常為晉、楚爭奪中心,飽受戰禍,故成為春秋後期以弭兵為口號的和平運動的發起國,對維持中原各國間的相對穩定局面起過一些作用。其後宋君權衰弱,貴族大臣掌握國政。到戰國中期,闢公(宋桓侯)被司城子罕所取代。新建的宋國是僅次於七雄的二等強國。後宋君偃於十一年(前318)自立為王,即宋康王。康王北滅滕伐薛,南敗楚取淮北之地300裡,東破齊取5城,西勝魏。但齊、楚等大國則深忌之。康王晚年,太子出奔,大臣爭權,齊湣王乘機於康王四十三年(前286)滅宋,康王被殺。 宋氏起源 根據《千家姓查源》的記載,宋姓出自戰國時期,商朝紂王的庶兄啟,被周武王封於宋,建立宋國,他的子孫以國為名作為姓氏,從此有了宋氏。而根據《唐書·宰相世系表》記載,殷王帝乙的長子啟,被周武王封於宋,傳到三十六世孫君偃時,為楚國所滅。歷史上的宋國是周代諸候國,在今河南商丘一帶。望族居於西河郡,就是今天的山西省離石縣。而《百家姓》上則註明居於京兆郡,即現在的陝西省長安以東。 不過,宋氏固然是源自以國為姓的宋國公族,但卻不是紂王的直系血脈,而是紂王的長兄微子啟的苗裔。微子啟是殷商帝乙的長子,商的始祖契,又是帝嚳高辛氏之子,帝嚳又是黃帝的曾孫,這樣追溯下去,宋氏應該是光榮的黃帝直系子孫。 宋姓的發源地在今天的河南商丘一帶。秦漢時期主要繁衍於北方地區。隋代以前,宋氏分佈於今河南、湖北、河北、山西、陝西、江西、山東、甘肅、安徽、浙江等省。唐初,有河南宋氏隨陳政、陳元光父子入閩開漳,在福建安家落戶。此外,宋氏已擴充套件至今四川、廣西及北京市的一些地方。宋高宗趙構南逃,有中原宋氏隨之徙居今浙江、江蘇、湖南,後來有的又遷至廣東的五華、梅州、潮州等地。五代,南遷於湖南的宋氏有一支融入了當時的少數民族。 從清代康熙末年開始,閩粵宋氏陸續有人移居臺灣,進而又有遠播海外者。 總的來說,唐代以前,宋姓南遷繁衍不那麼廣泛。到了宋代以後,宋姓就遍及大江南北了。
姓氏之宋 詳見宋姓詞條 中國先秦時期子姓諸侯國。西周初,周公東征平定武庚叛亂後,另立歸順周王朝的紂王庶兄微子啟建立宋國,都商丘,統治原商都周圍的殷商遺民。宋儲存殷商文化傳統最多,被看作古代禮制的典範,受到諸侯尊重。春秋時,宋襄公企圖繼承齊桓公霸業,卻受到楚成王玩弄。終春秋之世,宋常為晉、楚爭奪中心,飽受戰禍,故成為春秋後期以弭兵為口號的和平運動的發起國,對維持中原各國間的相對穩定局面起過一些作用。其後宋君權衰弱,貴族大臣掌握國政。到戰國中期,闢公(宋桓侯)被司城子罕所取代。新建的宋國是僅次於七雄的二等強國。後宋君偃於十一年(前318)自立為王,即宋康王。康王北滅滕伐薛,南敗楚取淮北之地300裡,東破齊取5城,西勝魏。但齊、楚等大國則深忌之。康王晚年,太子出奔,大臣爭權,齊湣王乘機於康王四十三年(前286)滅宋,康王被殺。 宋氏起源 根據《千家姓查源》的記載,宋姓出自戰國時期,商朝紂王的庶兄啟,被周武王封於宋,建立宋國,他的子孫以國為名作為姓氏,從此有了宋氏。而根據《唐書·宰相世系表》記載,殷王帝乙的長子啟,被周武王封於宋,傳到三十六世孫君偃時,為楚國所滅。歷史上的宋國是周代諸候國,在今河南商丘一帶。望族居於西河郡,就是今天的山西省離石縣。而《百家姓》上則註明居於京兆郡,即現在的陝西省長安以東。 不過,宋氏固然是源自以國為姓的宋國公族,但卻不是紂王的直系血脈,而是紂王的長兄微子啟的苗裔。微子啟是殷商帝乙的長子,商的始祖契,又是帝嚳高辛氏之子,帝嚳又是黃帝的曾孫,這樣追溯下去,宋氏應該是光榮的黃帝直系子孫。 宋姓的發源地在今天的河南商丘一帶。秦漢時期主要繁衍於北方地區。隋代以前,宋氏分佈於今河南、湖北、河北、山西、陝西、江西、山東、甘肅、安徽、浙江等省。唐初,有河南宋氏隨陳政、陳元光父子入閩開漳,在福建安家落戶。此外,宋氏已擴充套件至今四川、廣西及北京市的一些地方。宋高宗趙構南逃,有中原宋氏隨之徙居今浙江、江蘇、湖南,後來有的又遷至廣東的五華、梅州、潮州等地。五代,南遷於湖南的宋氏有一支融入了當時的少數民族。 從清代康熙末年開始,閩粵宋氏陸續有人移居臺灣,進而又有遠播海外者。 總的來說,唐代以前,宋姓南遷繁衍不那麼廣泛。到了宋代以後,宋姓就遍及大江南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