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一定買寶馬

    大熊貓(學名:Ailuropoda melanoleuca,別名:貓熊、竹熊),屬食肉目熊科大熊貓屬動物,是熊科、大熊貓亞科和大熊貓屬唯一的哺乳動物,被譽為“活化石”和“中國國寶”,屬中國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大熊貓是中國特有物種,主要棲息地為中國四川、陝西和甘肅的山區。其體型豐腴富態,頭圓尾短,雄性個體稍大於雌性;黑白相間的體色,有利於隱蔽在密林的樹上和積雪的地面而不易被天敵發現。

    大熊貓的祖先是始熊貓(Ailuaractos lufengensis),是一種由擬熊類演變而成的以食肉為主的最早的熊貓。在中國雲南祿豐和元謀兩地發現了地質年代約為800萬年前中新世晚期的始熊貓化石。

    從已發現的化石表明,由始熊貓演化的一個旁支叫葛氏郊熊貓(agriarcros goaci),分佈於歐洲的匈牙利和法國等地的潮溼森林,在中新世末絕滅。主支在中國的中部和南部演化為大熊貓類,其中一種叫小型大熊貓,在距今約300萬年的更新世初期出現,體形比熊貓小,其化石被定名為大熊貓的小種(ailuropoda micrta)。從牙齒推斷它已進化成為兼食竹類的雜食獸,卵生熊類,此後這一主支向亞熱帶擴充套件,分佈廣泛在華北、西北、華東、西南、華南以至越南和緬甸北部都發現了化石。在這一過程中,大熊貓適應了亞熱帶竹林生活,體型逐漸增大依賴竹子為生。

    在距今50-70萬年的更新世中、晚期是大熊貓的鼎盛時期。在更新世中期化石的大熊貓,包括武陵山亞種和巴氏亞種,其中武陵山亞種是小型大熊貓到巴氏亞種的過渡型,而以巴氏亞種在中國華南一帶分佈最普遍,但現生種僅在青藏高原的東緣高山深谷中才殘存著,化石大熊貓武陵山亞種(ailuropoda milanoleuca wulishansis)的體型僅比現生大熊貓小約1/8。到更新世晚期,化石大熊貓巴氏亞種(ailuropoda milanoleuea daconi)的體型又普遍的比現生大熊貓大約1/8,而且依賴竹子為生。[1]

    大熊貓體型肥碩似熊、豐腴富態,頭圓尾短,頭軀長1200~1800mm,尾長100~120mm。體重80~120kg,最重可達180kg,飼養的熊貓略重,一般雄性個體稍大於雌性。頭部和身體毛色黑白相間分明,但黑非純黑,白也不是純白,而是黑中透褐,白中帶黃。秦嶺地區的個體偏大,體毛粗糙,腹毛略呈棕色色澤。岷山(尤以青川平武)則個體較小,體毛也較前者為細,腹毛棕色不明顯,但涼山的個體並不偏小。

    黑白相間的外表,有利於隱蔽在密林的樹上和積雪的地面而不易被天敵發現。相對鋒利的爪和發達有力的前後肢,有利於大熊貓能快速爬上高大的喬木。

    大熊貓面板厚,最厚處可達10毫米。身體不同部分的面板厚度也不一樣,體背部厚於腹側,體外側厚於體內側,面板的平均厚度約為5mm,並且色白而富有彈性和韌性。

    大熊貓的視覺極不發達。這是由於大熊貓長期生活於密密的竹林裡,光線很暗,障礙物又多,致使其目光變得十分短淺。此外由於它的瞳孔像貓一樣是縱裂的。因此,當夜幕降臨的傍晚,它們還能活動。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孩子體質不好是不是跟從小吃奶粉有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