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5
回覆列表
  • 1 # 手機使用者60562347727

    廚房我們叫灶屋,我們這裡農村以前都是一個灶臺一左一右兩口大鍋灶,兩口鍋夾角安有熱水鼎罐,兩個灶門,燒柴火煮飯,共一個煙窗通向廚房外面排煙,鍋有辛六,小三,牛四,牛五,老天鍋等。煮粽子,做年粑,煎豆粑,熬米糖,打豆腐,煮臘肉,辦酒席等。

  • 2 # 手機使用者崔永方

    說廚房的話,滬語倒並沒有別出心裁。

    廚(是Si)房(仿Fang)間(概Gai)。

    滬語,吳語中重要的一支,它的發音特徵就是基本沒有四聲,平聲到底吧。其中有一點點小小的抑揚轉折,外埠人是很難注意到的。

    我們小時候,市民住宅基本上都是舊社會建造的石庫門裡弄房子。根本不像現在的居民獨門獨戶的公寓房子,有專用的廚房。

    我家小時候住的是一棟臨街石庫門房子的前後樓。出房門,走幾步即使後陽臺,父親在這上面自己搭建了大概有三平方左右的小板房,就是母親每天的工作地點~廚房。

    那時候的上海,要比現在落後多了。家用電器一項,只有條件好的家庭才能有電子管收音機、臺式電扇兩種吧。記得大哥工作後看我寫作業燈光太暗,花十幾元錢裝了一支36瓦的日光燈,還引起同學的羨慕哪。

    母親是個完全意義上的家庭婦女。負責全家的一日三餐,縫補漿洗。雖然說在大躍進期間的掃除文盲的熱潮中,學識了二三百個繁體字,可要想看懂京揚粵川的精髓菜譜是萬萬不能的。

    但是母親卻依然做得一手好菜。

    一個人的飲食偏好都是在五六歲時養成的。時至今日,我仍然對母親親手做的菜餚念念不忘。父親年輕時做過遠洋貨輪的廚師。做菜非常講究,但平時在家卻油瓶倒了都不帶扶的。標準的老派當家人,甩手大掌櫃。只在難得有興致時,偶爾露一手。

    也許母親偷師來著,她也能將家常小菜做到使人食慾大開,確實難得。

    因為很早就離家獨立生活,我自己也能做幾道象樣的菜餚,只是太懶加上太忙。但性情很好,自覺。別人做的菜決不挑三撿四,好吃就吃,不好吃就少吃便是。

    還記得幼時家裡的小廚房,放學回家,幫母親端菜拿飯。那時的無憂無慮真好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總想找你問個清楚是什麼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