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晚唐詩人杜牧《過華清宮三絕》詩有:“長安回望繡成堆,山頂千門次第開。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說的是唐明皇為搏楊貴妃紅顏一笑,不惜勞師動眾,千里送荔枝的事。
2.唐·白居易《荔枝圖序》:“荔枝生巴峽間,樹形團團如帷蓋。葉如桂,冬青;華如桔,春榮;實如丹,夏熟。朵如葡萄,核如枇杷,殼如紅繒,膜如紫綃,瓤肉瑩白如冰雪,漿液甘酸如醴酪。大略如彼,其實過之。若離本枝,一日而色變,二日而香變,三日而味變,四五日外,色香味盡去矣。……”
3.蘇東坡在宋哲宗紹聖年間被貶嶺南,在紹聖二年第一次吃到荔枝。以後多次在他詩詞內提到荔枝,當中以“羅浮山下四時春,蘆橘楊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最為著名,亦足見他對荔枝的喜愛。
4.宋·宋徽宗趙佶《宣和殿荔枝》:“密移造化出閩山,禁御新栽荔枝丹。玉液乍凝仙掌露,絳苞初結水晶丸。酒酣國豔非朱粉,風泛天香轉蕙蘭。何必紅塵飛一騎,芬芳數本座中看。”
5.明·徐勃《詠荔枝膜》:“曾向忠州畫裡描,胭脂淡掃醉容消。盈盈荷瓣風前落,片片桃花雨後嬌。”
6.明·文徵明《新荔篇》:
“常熟顧氏自閩中移荔枝數本,經歲遂活。石田使折枝驗之,翠葉芃芃,然不敢信也。以示閩人,良是。因作《新荔篇》命璧同賦。
錦苞紫膜白雪膚,海南生荔天下無。
鹽蒸蜜漬失真性,平生所見唯萎枯。
相傳尤物不離土,畏冷那得來三吳。
顧家傳來三四株,桂林翠幄森森殊。
遠人無憑未敢信,持問閩士鹹驚呼。
還聞累累生數子,絳綃裹玉分明是。
未論香色果如何,只說形模已珍美。
千載空流北客涎,一朝忽落饞夫齒。
白圖蔡譜漫誇張,文飾寧如親目視。
飽啖只於鄉里足,鮮嘗漸去京師邇。
不須更作嶺南人,只恐又無天下痏。
朝來自訝還自疑,事出非常有如此。
雖雲遠附商船達,不謂滋培遂生活。
始知生物無近遠,故應好事能迴斡。
卉物聊佔地氣遷,造化竟為人事奪。
仙人本是海山姿,從此江鄉亦萌櫱。
由來沃衍說吾鄉,異品珍嘗曾不乏。
不緣此物便增重,無乃人心貴希闊。
福山楊梅洞庭柑,佳名久已擅東南。
風情氣味不相下,稱絕今兼荔枝三。”
1.晚唐詩人杜牧《過華清宮三絕》詩有:“長安回望繡成堆,山頂千門次第開。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說的是唐明皇為搏楊貴妃紅顏一笑,不惜勞師動眾,千里送荔枝的事。
2.唐·白居易《荔枝圖序》:“荔枝生巴峽間,樹形團團如帷蓋。葉如桂,冬青;華如桔,春榮;實如丹,夏熟。朵如葡萄,核如枇杷,殼如紅繒,膜如紫綃,瓤肉瑩白如冰雪,漿液甘酸如醴酪。大略如彼,其實過之。若離本枝,一日而色變,二日而香變,三日而味變,四五日外,色香味盡去矣。……”
3.蘇東坡在宋哲宗紹聖年間被貶嶺南,在紹聖二年第一次吃到荔枝。以後多次在他詩詞內提到荔枝,當中以“羅浮山下四時春,蘆橘楊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最為著名,亦足見他對荔枝的喜愛。
4.宋·宋徽宗趙佶《宣和殿荔枝》:“密移造化出閩山,禁御新栽荔枝丹。玉液乍凝仙掌露,絳苞初結水晶丸。酒酣國豔非朱粉,風泛天香轉蕙蘭。何必紅塵飛一騎,芬芳數本座中看。”
5.明·徐勃《詠荔枝膜》:“曾向忠州畫裡描,胭脂淡掃醉容消。盈盈荷瓣風前落,片片桃花雨後嬌。”
6.明·文徵明《新荔篇》:
“常熟顧氏自閩中移荔枝數本,經歲遂活。石田使折枝驗之,翠葉芃芃,然不敢信也。以示閩人,良是。因作《新荔篇》命璧同賦。
錦苞紫膜白雪膚,海南生荔天下無。
鹽蒸蜜漬失真性,平生所見唯萎枯。
相傳尤物不離土,畏冷那得來三吳。
顧家傳來三四株,桂林翠幄森森殊。
遠人無憑未敢信,持問閩士鹹驚呼。
還聞累累生數子,絳綃裹玉分明是。
未論香色果如何,只說形模已珍美。
千載空流北客涎,一朝忽落饞夫齒。
白圖蔡譜漫誇張,文飾寧如親目視。
飽啖只於鄉里足,鮮嘗漸去京師邇。
不須更作嶺南人,只恐又無天下痏。
朝來自訝還自疑,事出非常有如此。
雖雲遠附商船達,不謂滋培遂生活。
始知生物無近遠,故應好事能迴斡。
卉物聊佔地氣遷,造化竟為人事奪。
仙人本是海山姿,從此江鄉亦萌櫱。
由來沃衍說吾鄉,異品珍嘗曾不乏。
不緣此物便增重,無乃人心貴希闊。
福山楊梅洞庭柑,佳名久已擅東南。
風情氣味不相下,稱絕今兼荔枝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