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依舊是秦漢時期的明月和邊關,守邊禦敵鏖戰萬里徵人未回還。倘若龍城的飛將李廣如今還在,絕不讓匈奴南下牧馬度過陰山。
原文: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出塞》這首詩雖然只有短短四行,但是表現的內容是厚重和複雜的。既有對遠征士卒的濃厚同情,對朝廷好大喜功和不能選賢任能的不滿,同時又以大局為重,認識到家國的榮譽和戰爭的正義性,發出了“不教胡馬度陰山”的誓言,洋溢著愛國激情。
詩人並沒有對邊塞風光進行細緻的描繪,他是在歷史的角度找到堅實的立足點,襯托出當時的好大喜功不合理、不能持久。漢關秦月,無不是融情入景,浸透了人物的感情色彩。把複雜的內容熔鑄在四行詩裡,深沉含蓄,耐人尋味。這首詩意境雄渾,格調昂揚,語言凝鍊明快。
擴充套件資料
創作背景:
《出塞》是樂府舊題。秦漢以來的邊塞,秦漢以來守衛邊塞的軍人,他們所守的是中原輝煌的文明,是我們共同的家。離家萬里,不是個人的小家,是從邊塞開始,是無故人,多胡語的異地,是傳統的化外之地,天下之外的地方。
王昌齡所處的時代,正值盛唐,這一時期,長安是東方文明的千年古都,世界的中心,唐天子是天可汗,全民族的自信心極強,邊塞詩人的作品中,多能體現一種慷慨激昂的向上精神。
在這時如果不是追憶秦漢時的艱難,寫唐的胡馬南下,簡直是杞人憂天。所以,很大程度上,沒有人認識到盛世中的危險因素。
作者簡介:
王昌齡(698-756),字少伯,京兆長安人。王昌齡是盛唐時享有盛譽的一位詩人。其詩以三類題材居多,即邊塞、閨情宮怨和送別。
《全唐詩》對昌齡詩的評價是“緒密而思清”,他的七絕詩尤為出色,故被冠之以“七絕聖手”的名號。尤其是他的邊塞詩,流暢通脫,高昂向上,深受後人推崇。
意思:依舊是秦漢時期的明月和邊關,守邊禦敵鏖戰萬里徵人未回還。倘若龍城的飛將李廣如今還在,絕不讓匈奴南下牧馬度過陰山。
原文: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出塞》這首詩雖然只有短短四行,但是表現的內容是厚重和複雜的。既有對遠征士卒的濃厚同情,對朝廷好大喜功和不能選賢任能的不滿,同時又以大局為重,認識到家國的榮譽和戰爭的正義性,發出了“不教胡馬度陰山”的誓言,洋溢著愛國激情。
詩人並沒有對邊塞風光進行細緻的描繪,他是在歷史的角度找到堅實的立足點,襯托出當時的好大喜功不合理、不能持久。漢關秦月,無不是融情入景,浸透了人物的感情色彩。把複雜的內容熔鑄在四行詩裡,深沉含蓄,耐人尋味。這首詩意境雄渾,格調昂揚,語言凝鍊明快。
擴充套件資料
創作背景:
《出塞》是樂府舊題。秦漢以來的邊塞,秦漢以來守衛邊塞的軍人,他們所守的是中原輝煌的文明,是我們共同的家。離家萬里,不是個人的小家,是從邊塞開始,是無故人,多胡語的異地,是傳統的化外之地,天下之外的地方。
王昌齡所處的時代,正值盛唐,這一時期,長安是東方文明的千年古都,世界的中心,唐天子是天可汗,全民族的自信心極強,邊塞詩人的作品中,多能體現一種慷慨激昂的向上精神。
在這時如果不是追憶秦漢時的艱難,寫唐的胡馬南下,簡直是杞人憂天。所以,很大程度上,沒有人認識到盛世中的危險因素。
作者簡介:
王昌齡(698-756),字少伯,京兆長安人。王昌齡是盛唐時享有盛譽的一位詩人。其詩以三類題材居多,即邊塞、閨情宮怨和送別。
《全唐詩》對昌齡詩的評價是“緒密而思清”,他的七絕詩尤為出色,故被冠之以“七絕聖手”的名號。尤其是他的邊塞詩,流暢通脫,高昂向上,深受後人推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