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仁棄義 絕、棄:放棄。指放棄世俗倡導的仁義,回覆到人的本性。這是老子無為而治的思想。 出處:《老子》第十九章:“絕聖棄智,民利百倍,絕仁棄義,民復孝德。” 另起爐灶 另外重支爐灶。比喻放棄原來的,另外從頭做起。 出處:清·李汝珍《鏡花緣》第十四回:“必至鬧到‘出而哇之’,飯糞莫辨,這才‘另起爐灶’。” 面縛輿櫬 面縛:反綁著手面向勝利者,表示放棄抵抗;輿櫬:把棺材裝在車上。表示不再抵抗,自請受刑。這是古代君主戰敗投降的儀式。 出處:《左傳·僖公六年》:“許男面縛銜璧,大夫衰經,士輿櫬。” 棄文就武 放棄文業,改從武事。 出處:元·無名氏《九世同居》第一折:“吾聞詩禮傳家,此子棄文就武,亦各言其志也,曾讀《武經七書》麼?” 肉袒面縛 肉袒:去衣露體,表示願受責罰;面縛:兩手反綁面對勝利者,表示放棄抵抗。脫去上衣,反縛著手。形容順從投降。 出處:《史記·宋微子世家》:“周武王伐紂克殷,微子乃持其祭器,造于軍門,肉袒面縛,左牽羊,右把茅,膝行而前以告。於是武王乃釋微子,復其位如故。” 刪華就素 放棄榮華富貴而過簡樸生活。 捨己從人 舍:棄;從:順。放棄自己的意見,服從眾人的主張。 出處:《書·大禹謨》:“稽於眾,捨己從人。”《孟子·公孫丑上》:“大舜有大焉,善與人同,捨己從人,樂取於人以為善。”
絕仁棄義 絕、棄:放棄。指放棄世俗倡導的仁義,回覆到人的本性。這是老子無為而治的思想。 出處:《老子》第十九章:“絕聖棄智,民利百倍,絕仁棄義,民復孝德。” 另起爐灶 另外重支爐灶。比喻放棄原來的,另外從頭做起。 出處:清·李汝珍《鏡花緣》第十四回:“必至鬧到‘出而哇之’,飯糞莫辨,這才‘另起爐灶’。” 面縛輿櫬 面縛:反綁著手面向勝利者,表示放棄抵抗;輿櫬:把棺材裝在車上。表示不再抵抗,自請受刑。這是古代君主戰敗投降的儀式。 出處:《左傳·僖公六年》:“許男面縛銜璧,大夫衰經,士輿櫬。” 棄文就武 放棄文業,改從武事。 出處:元·無名氏《九世同居》第一折:“吾聞詩禮傳家,此子棄文就武,亦各言其志也,曾讀《武經七書》麼?” 肉袒面縛 肉袒:去衣露體,表示願受責罰;面縛:兩手反綁面對勝利者,表示放棄抵抗。脫去上衣,反縛著手。形容順從投降。 出處:《史記·宋微子世家》:“周武王伐紂克殷,微子乃持其祭器,造于軍門,肉袒面縛,左牽羊,右把茅,膝行而前以告。於是武王乃釋微子,復其位如故。” 刪華就素 放棄榮華富貴而過簡樸生活。 捨己從人 舍:棄;從:順。放棄自己的意見,服從眾人的主張。 出處:《書·大禹謨》:“稽於眾,捨己從人。”《孟子·公孫丑上》:“大舜有大焉,善與人同,捨己從人,樂取於人以為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