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關於三月三的詩文:
1.《奉和聖制與太子諸王三月三日龍池春禊應制》
[唐] 王維
故事修春禊,新宮展豫遊。明君移鳳輦,太子出龍樓。賦掩陳王作,杯如洛水流。金人來捧劍,畫鷁去回舟。苑樹浮宮闕,天池照冕旒。宸章在雲表,垂象滿皇州。
2.《三月三日雨作遣悶十絕句》
[宋] 楊萬里
行春莫放一日一,修褉仍逢三月三。忍遣晴光作陰雨,更將急濺涴春衫。
3.《三月三日寄諸弟兼懷崔都水》
[唐]韋應物
暮節看已謝,茲晨愈可惜。風澹意傷春,池寒花斂夕。對酒始依依,懷人還的的。誰當曲水行,相思尋舊跡。
4.《三月三日申王園亭宴集》
[唐] 張九齡
稽亭追往事,睢苑勝前聞。飛閣凌芳樹,華池落彩雲。藉草人留酌,銜花鳥赴群。向來同賞處,惟恨碧林曛。
5.《三月三日與樂天及河南李尹奉陪裴令公泛洛禊》
[唐] 劉禹錫
洛下今修禊,群賢勝會稽。盛筵陪玉鉉,通籍盡金閨。波上神仙妓,岸傍桃李蹊。水嬉如鷺振,歌響雜鶯啼。歷覽風光好,沿洄意思迷。棹歌能儷曲,墨客競分題。翠幄連雲起,香車向道齊。人誇綾步障,馬惜錦障泥。塵暗宮牆外,霞明苑樹西。舟形隨鷁轉,橋影與虹低。川色晴猶遠,烏聲暮欲棲。唯餘踏青伴,待月魏王堤。
6.《三月三十夜聞杜宇》
[宋] 陸游
鬥轉春歸不自由,韶華已逐水東流。子規獨抱區區意,血淚交零曉未休。
農曆三月三,亦稱“上巳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其中以漢族、壯族、苗族、瑤族為典型,自古皆有“二月二,龍抬頭;三月三,軒轅生”的說法。
每年這一天,世界各地的華夏子孫都會來到黃帝故里新鄭市尋根拜祖;這一天,也是古上巳節,是古人舉行“祓除畔浴”活動中最重要的節日。《論語》中所記的“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與《蘭亭序》中“曲水流觴”都與上巳節相關。
每到三月三時節,壯族青年男女聚集街頭歡歌、匯聚江邊飲宴。在壯族傳說中,三月三是壯族始祖布洛陀誕辰日。
農曆三月三,不僅僅是單純的壯族傳統踏青歌節,也是壯族祭祖、祭拜盤古、布洛陀始祖的重要日子。
以下是關於三月三的詩文:
1.《奉和聖制與太子諸王三月三日龍池春禊應制》
[唐] 王維
故事修春禊,新宮展豫遊。明君移鳳輦,太子出龍樓。賦掩陳王作,杯如洛水流。金人來捧劍,畫鷁去回舟。苑樹浮宮闕,天池照冕旒。宸章在雲表,垂象滿皇州。
2.《三月三日雨作遣悶十絕句》
[宋] 楊萬里
行春莫放一日一,修褉仍逢三月三。忍遣晴光作陰雨,更將急濺涴春衫。
3.《三月三日寄諸弟兼懷崔都水》
[唐]韋應物
暮節看已謝,茲晨愈可惜。風澹意傷春,池寒花斂夕。對酒始依依,懷人還的的。誰當曲水行,相思尋舊跡。
4.《三月三日申王園亭宴集》
[唐] 張九齡
稽亭追往事,睢苑勝前聞。飛閣凌芳樹,華池落彩雲。藉草人留酌,銜花鳥赴群。向來同賞處,惟恨碧林曛。
5.《三月三日與樂天及河南李尹奉陪裴令公泛洛禊》
[唐] 劉禹錫
洛下今修禊,群賢勝會稽。盛筵陪玉鉉,通籍盡金閨。波上神仙妓,岸傍桃李蹊。水嬉如鷺振,歌響雜鶯啼。歷覽風光好,沿洄意思迷。棹歌能儷曲,墨客競分題。翠幄連雲起,香車向道齊。人誇綾步障,馬惜錦障泥。塵暗宮牆外,霞明苑樹西。舟形隨鷁轉,橋影與虹低。川色晴猶遠,烏聲暮欲棲。唯餘踏青伴,待月魏王堤。
6.《三月三十夜聞杜宇》
[宋] 陸游
鬥轉春歸不自由,韶華已逐水東流。子規獨抱區區意,血淚交零曉未休。
擴充套件資料:農曆三月三,亦稱“上巳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其中以漢族、壯族、苗族、瑤族為典型,自古皆有“二月二,龍抬頭;三月三,軒轅生”的說法。
每年這一天,世界各地的華夏子孫都會來到黃帝故里新鄭市尋根拜祖;這一天,也是古上巳節,是古人舉行“祓除畔浴”活動中最重要的節日。《論語》中所記的“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與《蘭亭序》中“曲水流觴”都與上巳節相關。
每到三月三時節,壯族青年男女聚集街頭歡歌、匯聚江邊飲宴。在壯族傳說中,三月三是壯族始祖布洛陀誕辰日。
農曆三月三,不僅僅是單純的壯族傳統踏青歌節,也是壯族祭祖、祭拜盤古、布洛陀始祖的重要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