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的插口一般有兩種,一個是主機背部插口,用來連線外部裝置;還有內部的主機板介面,下面分別來介紹一下它們的型別和功能。
通常稱I/O介面,電腦主機透過這介面和外部裝置進行資料交換,一般來說主要是集中在主機板上。下圖是常見的示意圖。
通常來說大同小異,下面分別做簡介。
左上側是USB2.0,下面紫色和綠色是二合一PS2鍵鼠介面,鍵盤滑鼠都能用。也有的是紫色和綠色各一個,如果分開的話紫色僅支援鍵盤,綠色僅支援滑鼠,不能通用。
往右邊藍色是USB3.0介面,圖中所有的藍色方塊介面都是USB3.0,位置不同但功能完全一樣。
再往右是HDMI介面,這一款僅這種顯示器介面,也有部分的搭載了DVI和VGA。不過需要注意,這些介面需要CPU內建顯示晶片才能使用。通常Intel帶F字尾的不能用,其它都行;而AMD帶G或者GE的可以使用,其它的不行。
再往右紅色的的是USB3.1介面,和網線插口。
最邊上是音訊介面,這款有六個3.5毫米介面,算是比較齊全。分別是白色環繞音、黑色後置揚聲器、橙色重低音、藍色訊號輸入、綠色前置揚聲器、紅色話筒,通常也有紅綠藍三種介面的樣式。
以上是主機板背部的介面,機箱後面還有電源和顯示卡介面。其中顯示卡的介面和主機板的集顯介面類似,大部分都是HDMI、DVI、DP這三種,VGA逐漸被淘汰了,目前新顯示卡基本不支援,只有舊顯示卡才有。
內部介面也大多數集中在主機板上面,為了方便介紹,我在介面的位置編了號碼。
此外還有1主機板供電介面、2CPU供電介面、3散熱器風扇插槽、4機箱風扇插槽。
還有機箱的前置介面,一般是USB和音訊、麥克風。另外高檔一些的電腦背部還有WiFi、type-C介面、雷電介面、光纖介面等等。
電腦的插口一般有兩種,一個是主機背部插口,用來連線外部裝置;還有內部的主機板介面,下面分別來介紹一下它們的型別和功能。
主機介面通常稱I/O介面,電腦主機透過這介面和外部裝置進行資料交換,一般來說主要是集中在主機板上。下圖是常見的示意圖。
通常來說大同小異,下面分別做簡介。
左上側是USB2.0,下面紫色和綠色是二合一PS2鍵鼠介面,鍵盤滑鼠都能用。也有的是紫色和綠色各一個,如果分開的話紫色僅支援鍵盤,綠色僅支援滑鼠,不能通用。
往右邊藍色是USB3.0介面,圖中所有的藍色方塊介面都是USB3.0,位置不同但功能完全一樣。
再往右是HDMI介面,這一款僅這種顯示器介面,也有部分的搭載了DVI和VGA。不過需要注意,這些介面需要CPU內建顯示晶片才能使用。通常Intel帶F字尾的不能用,其它都行;而AMD帶G或者GE的可以使用,其它的不行。
再往右紅色的的是USB3.1介面,和網線插口。
最邊上是音訊介面,這款有六個3.5毫米介面,算是比較齊全。分別是白色環繞音、黑色後置揚聲器、橙色重低音、藍色訊號輸入、綠色前置揚聲器、紅色話筒,通常也有紅綠藍三種介面的樣式。
以上是主機板背部的介面,機箱後面還有電源和顯示卡介面。其中顯示卡的介面和主機板的集顯介面類似,大部分都是HDMI、DVI、DP這三種,VGA逐漸被淘汰了,目前新顯示卡基本不支援,只有舊顯示卡才有。
內部主機板介面內部介面也大多數集中在主機板上面,為了方便介紹,我在介面的位置編了號碼。
CPU介面,圖中是AM4介面,支援AMD處理器。也有LGA介面,針腳在主機板上,支援Intel處理器。記憶體插槽,也有主機板是僅支援兩條,目前主流的是DDR4型別。M.2介面,包括5也一樣,是一種新的固態硬碟介面,體積小速度快。有NVMe協議和SATA協議,外觀基本相同但是速度差了很多,一般都選擇支援NVMe的硬碟來安裝。如果只有一塊這樣的硬碟,最好裝在3位置。PCIE ×16,用來安裝獨立顯示卡,7介面也是一樣,設定兩個介面是支援雙顯示卡交火。同3PCIE ×1,主要安裝PCIE擴充套件卡,一般也用不到。同4SATA介面,目前主流的是SATAIII介面,用來裝此介面的硬碟。以前也有用來裝光碟機,不過現在逐漸淘汰了。機箱前置介面,主要是開關機、重啟、音訊、USB2.0、USB3.0、電源指示燈、硬碟燈等介面。此外還有1主機板供電介面、2CPU供電介面、3散熱器風扇插槽、4機箱風扇插槽。
其它補充還有機箱的前置介面,一般是USB和音訊、麥克風。另外高檔一些的電腦背部還有WiFi、type-C介面、雷電介面、光纖介面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