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7
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1844319796352

    士氣是一種具有積極主動性的動機,根椐邁爾的疲勞動機理論,我們對士氣如何影響精力體力的發揮可有三個方面的瞭解:

    第一方面

    首先,就不同的人來講,當兩人具有相同的潛在能量與相同的目標任務,但完成目標任務計程車氣強度顯然不同時,兩人雖然可能會支出相同總量的潛在能量,但士氣低的那一個個體必然比士氣高的那個個體感到更疲勞。這就好比兩個賽跑的運動員,一個比賽熱情高,一個比賽熱情低。那麼,當這兩個運動員在客觀環境的影響下共同衝過終點時,那麼那個熱情低的運動員,則會比那個熱情高的運動員感覺到更加的疲勞。中國清代甲午戰爭前,日本的海軍軍官到中國的軍艦上參觀,看見中國水兵的軍容不整,水兵們甚至把衣服搭在炮管上當晾衣架用,日本海軍軍官看到後就說:“我們日本海軍必然能夠戰勝貌似強大的中國海軍”。日本海軍軍官之所以這樣判斷就是因為看出了中國水兵的懶散和士氣渙散,而這個因素也正是中國軍隊在甲午海戰中會敗於日本海軍的重要原因。

    第二方面

    其次,當兩人具有相同的目標任務與士氣強度,但精力體力等潛在能量顯然不同時。兩人由於相同計程車氣強度,雖然會各自支出自己總潛在能量中相同比例的潛在能量,且體驗到相同的疲勞程度。但又由於兩人各自總的潛在能量顯然不同,所以總潛在能量高的個體在行為中所消耗精力體力等潛在能量,總會大於總潛在能量低的個體在行為中所消耗的潛在能量。這就好比大力士和普通人在一起都盡心盡力做體力活時,若大力士會與普通人感覺到相同的疲勞程度,那麼大力士所付出的體力量肯定會大於普通人所付出的體力量的。

    第三方面

    最後,就某一個人來講,如果某個人在某個時間和場合內同時具有兩個動機,一個是非士氣性的優勢主導動機,另一個是士氣性的輔助次要動機,那麼其為實現那種高強度的非士氣性的優勢個體性動機,其精力體力等潛在能量在相關行為上就會分配的多些。相反,如果由於某種原因這個人不得不將大部分的精力體力分配到實現工作目標等非士氣性的輔助次要動機上,那麼他就會感到異常的緊張與疲勞。但是在這裡要注意的是:如果這時把士氣性輔助次要動機統一到他的非士氣性優勢主導動機上,那麼他的非士氣性動機也就會變成士氣。例如在中國三國時期,有一次曹操帶兵攻打南陽張繡,路途中天氣炎熱,曹軍官兵們口渴難忍,行軍速度也因此趨於緩慢。這時曹操對曹軍官兵指出說:“前方目的地有大片的梅林可以解渴”,曹軍官兵聽後頓時口舌生津,精神也得以振奮,行軍速度便得以加快。曹操之所以能叫軍隊加快行軍速度,也就是由於他將部隊官兵“解渴”這種原不具有士氣性但卻具有優勢主導性的動機,統一到了“到梅林解渴”這一行軍目標上來,從而使“解渴”變成了士氣。

    總結

    總之,士氣對於精力體力等潛在能量的激發作用,表現在對個體總潛在精力體力等能量值、士氣本身的強度以及士氣的優勢主導性的提高與加強這三個方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劉禹錫是什麼主義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