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4325183912398

    大音希聲。此句破耳執(破聲執)。王弼注:“有聲則有分,分則不能統眾,故有聲者非大音也”。有聲音肯定是或“宮”或“商”,只是某一種聲音,大音包含無數種聲音,所以不能落分別之中。

    耳根只能執著某一種聲音,不包含全部的聲音。有Teana,有地籟,有人籟。世人聽不見Teana之音。轉凡成聖,度化眾生之法音是為大音,凡夫更聽不見。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大音、大美,天地不言,故凡夫不聞。大音希聲,故可通六根,有生則不能通六根。蘇軾說:“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

    文字與影象亦可通。觀世音菩薩耳根圓通,眼耳鼻舌身意互通即為圓通。大音所現,亦復如是。天地大美,道眼可見,道耳可聞,道舌可味,道鼻可嗅,道體可觸,道心可思。凡夫昭昭察察,所見是無靈性之枯物。聖人昏昏悶悶,所見是萬物的靈性。

    大象無形。此句破形執,形執是眼執中最嚴重的一種。世人說“眼見為實”,眼見的是形(象),無形無象則不可見。凡夫知牛馬為象,知大象(動物)為象,不知虛空法界為象,此謂大象。凡夫之象皆有形,因凡夫之象從肉眼出。

    聖人用心若鏡,能見無象之象。有生於無,無為大象,凡夫不見,老子甚為嘆息。有之以為利,凡夫只從利上下功夫,無利則不見。無之以為用,凡夫知手之有用,不知虛空之有用。

    繪畫中,拙劣的畫徒只知畫景物,而畫家知道留白更有價值。只有景物,沒有留白,就不是一幅有藝術價值的作品。有是景物,無是留白。無之以為用,留白的價值是景物所無法替代的,再美的景物也無法代替留白的價值。凡夫只知道有的價值,就像畫徒只知道畫景物一樣愚痴。

    老子一部道德經以無立論,知無則見道。有生於無是見道的真言,但凡夫又會對無輕輕放過,當做一個詞語,不會深入領會,對無深入觀察,要像對有一樣觀察。不然老子的妙法也會淡而寡味,不會觸動心靈。

    王弼注《道德經》,正是因為其中以無立論,打開了智者的心靈世界,所以王弼註解都透露無的無上妙用。世人的心被有捆縛得透不過起來,老子的無讓世人的心呼吸到清新空氣,心靈一下奔放起來。

    大象無形,是對無的進一步開示。三道三德一真五大,都是對無的深度開示,對治凡夫的眼病和心病。心有病,眼必然有病。凡夫的眼病是心病引起。

    牛馬象這類小象能夠看見,但比它們大無數倍的大象卻看不見,眼睛怎麼啦?孟子問:“能見秋毫之末,不見輿薪”這合理嗎?眼睛的特點是見大比見小容易,見輿薪比見秋毫之末容易。但真正的大象卻又看不見。凡夫喜歡大,讚美大,卻不知真正的大。

    葉公喜歡龍,家裡畫的到處是龍,但真正的龍出現了,他卻嚇壞了。這就是葉公好龍。世人好大,卻不認識真正的大。宇宙虛空法界看不見,無形之大象看不見。一句話,世人的肉眼認識能力實在可憐。世人把自己稀有的人生由肉眼來導航,肯定會偏離正確的人生航線。

    一個大字,徹底檢驗了世人的知識和認知能力。世人對自己的認知能力完全自信,但一個大字面前,都陣亡了。老子用一個大字,就是試金石。所以大是道的第二個身份。

    在四十五章,老子再次開顯五大:大成若缺,大盈若衝,大直若屈,大巧若愚,大辯若訥,都是具有顛覆力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灰面,麵粉,澱粉有什麼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