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遊戲流暢,有幾點,做到了,就可以在舊電腦上好好體驗一把:
決定遊戲效能的順序是:顯示卡→CPU→記憶體→硬碟。
但如果是舊電腦想提升遊戲體驗,得先從硬碟著手,然後是記憶體,再然後是顯示卡。
首先,解決舊電腦的遺留問題——機械硬碟。現如今固態硬碟憑藉其高速、低熱、體積小、零噪音的優勢完全俘獲了所有PC使用者的芳心。舊電腦一般都是一塊機械硬碟分三四個分割槽,其速度雖然不慢但在固態硬盤面前就是個弟弟,所以常規操作就是先加個固態硬碟把系統裝到固態硬碟上,機械硬碟可以繼續留作遊戲倉庫盤使用。記得是SATA介面的,通用性強,舊主機板可以用。容量256G足夠了,如果想把遊戲也裝在裡面,可以考慮480G~512G這個範圍,如果遊戲很多,就得上1T以上的容量了,當然價格會貴不少。
其次,升級記憶體容量。以前記憶體容量低,價格相對今天而言也貴,所以現如今想要提升遊戲體驗,把記憶體升級,如果不能做到8G×2雙通道的話,起碼得是個4G×2雙通道,價格大概也就一百來塊。注意代數,DDR2、DDR3還是DDR4。
然後才是顯示卡,為什麼呢?因為即使你一開始購買了一張高階遊戲顯示卡,在記憶體不足的情況下也無法發揮顯示卡的效能,而一切的一切都是基於作業系統的流暢性上的,所以先讓系統流暢,再讓記憶體容量提升,最後升級顯示卡。一定要注意,舊電腦上電源的額定功率是否能滿足新顯示卡的需求,是否需要一併更換電源。
最後,肯定會有疑問的是,低U高顯不合理。對於這個說法,是正確的。如果CPU價格合適也可以更換CPU。
但遊戲體驗主要是靠顯示卡,在預算充足的情況下都可以換整機了,折騰CPU實在沒什麼必要,畢竟花費太大。
而且CPU的再利用率幾乎為零,就是說以後無論是升級還是更換電腦,主機板和CPU這套平臺早就被淘汰了,不像硬碟和顯示卡那樣可以繼續在新環境下用,另外記憶體因為價格便宜,而且出二手也很方便。重要的是沒有記憶體做支撐,顯示卡再好也白搭。
玩遊戲流暢,有幾點,做到了,就可以在舊電腦上好好體驗一把:
決定遊戲效能的順序是:顯示卡→CPU→記憶體→硬碟。
但如果是舊電腦想提升遊戲體驗,得先從硬碟著手,然後是記憶體,再然後是顯示卡。
首先,解決舊電腦的遺留問題——機械硬碟。現如今固態硬碟憑藉其高速、低熱、體積小、零噪音的優勢完全俘獲了所有PC使用者的芳心。舊電腦一般都是一塊機械硬碟分三四個分割槽,其速度雖然不慢但在固態硬盤面前就是個弟弟,所以常規操作就是先加個固態硬碟把系統裝到固態硬碟上,機械硬碟可以繼續留作遊戲倉庫盤使用。記得是SATA介面的,通用性強,舊主機板可以用。容量256G足夠了,如果想把遊戲也裝在裡面,可以考慮480G~512G這個範圍,如果遊戲很多,就得上1T以上的容量了,當然價格會貴不少。
其次,升級記憶體容量。以前記憶體容量低,價格相對今天而言也貴,所以現如今想要提升遊戲體驗,把記憶體升級,如果不能做到8G×2雙通道的話,起碼得是個4G×2雙通道,價格大概也就一百來塊。注意代數,DDR2、DDR3還是DDR4。
然後才是顯示卡,為什麼呢?因為即使你一開始購買了一張高階遊戲顯示卡,在記憶體不足的情況下也無法發揮顯示卡的效能,而一切的一切都是基於作業系統的流暢性上的,所以先讓系統流暢,再讓記憶體容量提升,最後升級顯示卡。一定要注意,舊電腦上電源的額定功率是否能滿足新顯示卡的需求,是否需要一併更換電源。
最後,肯定會有疑問的是,低U高顯不合理。對於這個說法,是正確的。如果CPU價格合適也可以更換CPU。
但遊戲體驗主要是靠顯示卡,在預算充足的情況下都可以換整機了,折騰CPU實在沒什麼必要,畢竟花費太大。
而且CPU的再利用率幾乎為零,就是說以後無論是升級還是更換電腦,主機板和CPU這套平臺早就被淘汰了,不像硬碟和顯示卡那樣可以繼續在新環境下用,另外記憶體因為價格便宜,而且出二手也很方便。重要的是沒有記憶體做支撐,顯示卡再好也白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