亂七八糟的來歷
"亂七八糟"是人們用來形容雜亂無章,一片混亂的一個詞語。追究這個詞語的來歷,與歷史上的兩次叛亂相聯絡。一次是西漢時的"七國之亂。,一次是西晉時的"八王之亂"。
西漢景帝時,膨脹起來的諸侯王勢力己危及到皇帝的統治。漢景帝採納晁錯的意見,削減諸侯王的領地和特權,引起諸侯王的強烈不滿,吳王劉漳串通楚王、趙王、膠東王等六王,打著"誅晁錯,清君側"的旗號,聯合起來叛亂。漢景帝聽信饞言,錯殺了晁錯,仍不能退兵。最後,派大將周亞夫領兵平定了這場叛亂。史稱"七國之亂"。這次叛亂給人民帶來了深重的災難。
西晉晉武帝司馬炎死後,他的兒子司馬衷做了皇帝,司馬衷是個白痴。有一次他外出,聽到青蛙叫聲,便問侍從:"為官乎?為私乎?"是說這些青蛙是公家的,還是私人的。侍從聽後,哭笑不得,只得說,在官田為官,在私田為私。這樣的皇帝當然掌不了權,結果大權落到其外祖父楊駿手中。白痴皇帝的妻子賈后野心勃勃,欲掌皇權,她設計謀殺了楊駿,請汝南王司馬亮輔佐,後又對汝南王不放心,便派楚王司馬韓殺死了汝南王。後來,趙王司馬倫發動政變,殺死賈后,自立為帝。這又引起其他一些諸侯王的強烈反對,先後又有五個正參與了這場叛亂,最後,以白痴皇帝被毒死,另立一個新皇帝告結束。這場叛亂持續了16年,先後有八個王參與叛亂,史稱"八王之亂。這次叛亂,比西漢"七國之亂"給人們帶來的災難更加深重,將社會搞得一團糟。後來人們便將這兩次叛亂聯絡起來,造出一個"亂七八糟"的詞語來。
還有一種說法就是:
人們對那些雜亂無章、難理頭緒的事情,往往用“亂七八糟”這句俗語來形容。說起這句俗語,還有一段不平凡的來歷。
西漢文帝時期,劉邦a分封的同宗諸候王的勢力迅速擴張。他們自置官吏、自徵賦稅,不服從中央的領導,成了各自為政的獨立王國。漢景帝採納晁錯的意見,著手削減了一些封國領土,將其收歸中央管理。吳王劉濞不服氣,串通楚王、趙王、膠東王、膠西王、濟南王和淄川王等六王於公元前154年,打著“誅晁錯,清君側”的旗號,聯合起來叛亂。景帝錯殺了晁錯而不能退兵,立即派周亞夫領兵平定了“七國之亂”。這就是“七亂”的來歷。
“八糟”則指另外一次事件。西晉初年,司馬炎建立晉朝後,懼怕他人奪去他的政權,便把皇室子弟分封為諸侯王,享有各種特權。武帝司馬炎死後,繼位的惠帝無能治理朝政,大權落在外祖父楊駿手中。而司馬炎的妻子賈后不滿楊駿大權獨攬,便設計殺死了楊駿,請汝南王司馬亮輔佐。
誰知司馬亮也搞專權。賈后覺得不放心,密詔司馬瑋去除了他。司馬瑋當權後,賈后仍然不放心,又設計殺了司馬瑋,搞得宮廷不得安寧。當時負責京城安全的趙王司馬倫,一舉發動政變,殺死了賈后,接著廢惠帝,自立為王,引起齊王司馬 、成都王司馬穎、河間王司馬 等人的強烈反對。於是他們聯合殺死了司馬倫,幫助惠帝復了帝位。後來,司馬 又被司馬 和司馬穎給殺掉。東海王司馬越得知後十分惱怒,立即發兵進宮,一舉把司馬 和司馬穎給殺了,並毒死了白痴的皇帝,另立新帝,由他掌握朝中的大權。歷史上稱之為“八王之亂”。“八王之亂”比“七國之亂”時間長、規模大,人民遭受的災難也更為深重,同時也嚴重地削弱了西晉政權的統治力量,所以稱之為“八糟”。後來人們便把歷史上這兩個事件聯絡起來,稱為“亂七八糟”。
亂七八糟的來歷
"亂七八糟"是人們用來形容雜亂無章,一片混亂的一個詞語。追究這個詞語的來歷,與歷史上的兩次叛亂相聯絡。一次是西漢時的"七國之亂。,一次是西晉時的"八王之亂"。
西漢景帝時,膨脹起來的諸侯王勢力己危及到皇帝的統治。漢景帝採納晁錯的意見,削減諸侯王的領地和特權,引起諸侯王的強烈不滿,吳王劉漳串通楚王、趙王、膠東王等六王,打著"誅晁錯,清君側"的旗號,聯合起來叛亂。漢景帝聽信饞言,錯殺了晁錯,仍不能退兵。最後,派大將周亞夫領兵平定了這場叛亂。史稱"七國之亂"。這次叛亂給人民帶來了深重的災難。
西晉晉武帝司馬炎死後,他的兒子司馬衷做了皇帝,司馬衷是個白痴。有一次他外出,聽到青蛙叫聲,便問侍從:"為官乎?為私乎?"是說這些青蛙是公家的,還是私人的。侍從聽後,哭笑不得,只得說,在官田為官,在私田為私。這樣的皇帝當然掌不了權,結果大權落到其外祖父楊駿手中。白痴皇帝的妻子賈后野心勃勃,欲掌皇權,她設計謀殺了楊駿,請汝南王司馬亮輔佐,後又對汝南王不放心,便派楚王司馬韓殺死了汝南王。後來,趙王司馬倫發動政變,殺死賈后,自立為帝。這又引起其他一些諸侯王的強烈反對,先後又有五個正參與了這場叛亂,最後,以白痴皇帝被毒死,另立一個新皇帝告結束。這場叛亂持續了16年,先後有八個王參與叛亂,史稱"八王之亂。這次叛亂,比西漢"七國之亂"給人們帶來的災難更加深重,將社會搞得一團糟。後來人們便將這兩次叛亂聯絡起來,造出一個"亂七八糟"的詞語來。
還有一種說法就是:
亂七八糟的來歷
人們對那些雜亂無章、難理頭緒的事情,往往用“亂七八糟”這句俗語來形容。說起這句俗語,還有一段不平凡的來歷。
西漢文帝時期,劉邦a分封的同宗諸候王的勢力迅速擴張。他們自置官吏、自徵賦稅,不服從中央的領導,成了各自為政的獨立王國。漢景帝採納晁錯的意見,著手削減了一些封國領土,將其收歸中央管理。吳王劉濞不服氣,串通楚王、趙王、膠東王、膠西王、濟南王和淄川王等六王於公元前154年,打著“誅晁錯,清君側”的旗號,聯合起來叛亂。景帝錯殺了晁錯而不能退兵,立即派周亞夫領兵平定了“七國之亂”。這就是“七亂”的來歷。
“八糟”則指另外一次事件。西晉初年,司馬炎建立晉朝後,懼怕他人奪去他的政權,便把皇室子弟分封為諸侯王,享有各種特權。武帝司馬炎死後,繼位的惠帝無能治理朝政,大權落在外祖父楊駿手中。而司馬炎的妻子賈后不滿楊駿大權獨攬,便設計殺死了楊駿,請汝南王司馬亮輔佐。
誰知司馬亮也搞專權。賈后覺得不放心,密詔司馬瑋去除了他。司馬瑋當權後,賈后仍然不放心,又設計殺了司馬瑋,搞得宮廷不得安寧。當時負責京城安全的趙王司馬倫,一舉發動政變,殺死了賈后,接著廢惠帝,自立為王,引起齊王司馬 、成都王司馬穎、河間王司馬 等人的強烈反對。於是他們聯合殺死了司馬倫,幫助惠帝復了帝位。後來,司馬 又被司馬 和司馬穎給殺掉。東海王司馬越得知後十分惱怒,立即發兵進宮,一舉把司馬 和司馬穎給殺了,並毒死了白痴的皇帝,另立新帝,由他掌握朝中的大權。歷史上稱之為“八王之亂”。“八王之亂”比“七國之亂”時間長、規模大,人民遭受的災難也更為深重,同時也嚴重地削弱了西晉政權的統治力量,所以稱之為“八糟”。後來人們便把歷史上這兩個事件聯絡起來,稱為“亂七八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