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心,那是女性的,兒童化的,熱愛母親和自然,文辭美麗。她曾經主張用普遍的“人類愛”作為解決社會問題的主要辦法。
郁達夫,有種憂鬱的,自省的,乃至自虐的氣質,無論散文和小說,如是一種“自傳文”,或曰“自敘傳”,他喜歡一段一段的,甚至有些散亂的(小說可為此犧牲好的結構和故事性)赤裸裸展示人物的內心獨白,以此表達作者的思想。郁達夫舊體詩很有些功力,為文章添些傲人的“臭屁”(作者的自嘲)郁達夫的遊記出名,懷人之作也很精湛。
周氏兄弟的散文(雜文)平分天下。魯迅作文章,無論什麼體裁,總是態度認真,平均用力,思考深刻,材料富贍,結構精良,不是隨便想到一點就寫。
他的散雜文比起周作人,長於寫人,長於思辨,有卓越的想象力,感情飽滿,技巧斐然,現出一種濃郁的“詩性”。參照老舍和孫鬱的評價,他的學問不必以看書之多壓倒一切人,但他學到的比一切人都有用,新舊學問都弄得高明,也比一切人敢說自己的話(而不怎麼炫學,表現的多是一種暗功夫)因而各方面佔到了一個領導地位。
周作人筆下也有一眾人物,多是古今中外的學者名流,作為他本人發聲之具,讓他狂抄言論和講述事蹟的,除了受他一些景仰和憎惡,把這些形象表達的親切,他們不大有別的生命。他也會寫身邊的人和事(晚年尤其多,原因你懂得,吃魯迅飯)差不多都是些談話味的懷人之作。
周作人,如果是在今天的環境下,沒有曾經發生的那些臭事,那麼他的形象,大概是一個親切的儒雅的,憐惜女子,特別愛和小孩笑鬧玩耍的小老頭。這是說,他的散文太多專注民俗風物,倫理道德,婦人孺子,神話和童話之類。用的又是一種親切的談話風。
他的散文特色,自己說的很多了,追求沖淡自然,或曰平和沖淡,加一點澀味和簡單味以求耐讀,受知識性和趣味性的雙重統治,運用古今中外各種語句,都浸在自己的性靈裡調和起來。
除了像《雨天的書》那樣風格淡雅的清新小品之外,他大多數時候,愛寫怪味文章,愛用滑稽筆調,愛連篇累牘的抄書,愛中西日本的結合。他甚至得了文抄公的“美名”。
他還學習蒙田筆法,順筆遛馬,文中常把些構思過程直寫下來。他的學生反應,他說話如作文一樣,言多語助,絮絮叨叨而要言不煩。
他的文章大多隻寫一遍,不事修改,而作者說,這並非自信,是每改一回都可能大不一樣,且害怕改起來更壞。文章不厭百回改,他似乎內心缺一點把握,用筆只會順勢而為。不要笑,他確乎不能按他人要求作文章。解放後寫《知堂回想錄》等發表在香港的報紙上,編輯曹聚仁要求他,一些文章是寫給中小學生的,最好簡潔平易,不要炫學,他答應了,卻依然老風格沒有變。他寫不好別樣文章。
和今天的小品文作者比起來,周作人的文筆有什麼優勢呢?或許可說沒有,雖然一些人依然很神感的愛啃他的澀柿子。而且也別說周的筆法他人學不會,他的弟子沈啟無就學得像。
周的學問相當淵博,而他人的有些文章,也未必在知識和趣味,乃至性靈上都不及他。只可惜人們沒有誰像他,高質量的產出有那麼多,寫作那麼系統,而在全集上,飄著那樣一層思想的光芒,這才是他當年高人一等的地方。他的一套思想,不管怎樣的似是而非,曾經那樣子激動了一個時代人們的心。茲不贅述。
冰心,那是女性的,兒童化的,熱愛母親和自然,文辭美麗。她曾經主張用普遍的“人類愛”作為解決社會問題的主要辦法。
郁達夫,有種憂鬱的,自省的,乃至自虐的氣質,無論散文和小說,如是一種“自傳文”,或曰“自敘傳”,他喜歡一段一段的,甚至有些散亂的(小說可為此犧牲好的結構和故事性)赤裸裸展示人物的內心獨白,以此表達作者的思想。郁達夫舊體詩很有些功力,為文章添些傲人的“臭屁”(作者的自嘲)郁達夫的遊記出名,懷人之作也很精湛。
周氏兄弟的散文(雜文)平分天下。魯迅作文章,無論什麼體裁,總是態度認真,平均用力,思考深刻,材料富贍,結構精良,不是隨便想到一點就寫。
他的散雜文比起周作人,長於寫人,長於思辨,有卓越的想象力,感情飽滿,技巧斐然,現出一種濃郁的“詩性”。參照老舍和孫鬱的評價,他的學問不必以看書之多壓倒一切人,但他學到的比一切人都有用,新舊學問都弄得高明,也比一切人敢說自己的話(而不怎麼炫學,表現的多是一種暗功夫)因而各方面佔到了一個領導地位。
周作人筆下也有一眾人物,多是古今中外的學者名流,作為他本人發聲之具,讓他狂抄言論和講述事蹟的,除了受他一些景仰和憎惡,把這些形象表達的親切,他們不大有別的生命。他也會寫身邊的人和事(晚年尤其多,原因你懂得,吃魯迅飯)差不多都是些談話味的懷人之作。
周作人,如果是在今天的環境下,沒有曾經發生的那些臭事,那麼他的形象,大概是一個親切的儒雅的,憐惜女子,特別愛和小孩笑鬧玩耍的小老頭。這是說,他的散文太多專注民俗風物,倫理道德,婦人孺子,神話和童話之類。用的又是一種親切的談話風。
他的散文特色,自己說的很多了,追求沖淡自然,或曰平和沖淡,加一點澀味和簡單味以求耐讀,受知識性和趣味性的雙重統治,運用古今中外各種語句,都浸在自己的性靈裡調和起來。
除了像《雨天的書》那樣風格淡雅的清新小品之外,他大多數時候,愛寫怪味文章,愛用滑稽筆調,愛連篇累牘的抄書,愛中西日本的結合。他甚至得了文抄公的“美名”。
他還學習蒙田筆法,順筆遛馬,文中常把些構思過程直寫下來。他的學生反應,他說話如作文一樣,言多語助,絮絮叨叨而要言不煩。
他的文章大多隻寫一遍,不事修改,而作者說,這並非自信,是每改一回都可能大不一樣,且害怕改起來更壞。文章不厭百回改,他似乎內心缺一點把握,用筆只會順勢而為。不要笑,他確乎不能按他人要求作文章。解放後寫《知堂回想錄》等發表在香港的報紙上,編輯曹聚仁要求他,一些文章是寫給中小學生的,最好簡潔平易,不要炫學,他答應了,卻依然老風格沒有變。他寫不好別樣文章。
和今天的小品文作者比起來,周作人的文筆有什麼優勢呢?或許可說沒有,雖然一些人依然很神感的愛啃他的澀柿子。而且也別說周的筆法他人學不會,他的弟子沈啟無就學得像。
周的學問相當淵博,而他人的有些文章,也未必在知識和趣味,乃至性靈上都不及他。只可惜人們沒有誰像他,高質量的產出有那麼多,寫作那麼系統,而在全集上,飄著那樣一層思想的光芒,這才是他當年高人一等的地方。他的一套思想,不管怎樣的似是而非,曾經那樣子激動了一個時代人們的心。茲不贅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