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明辨先生的戀愛婚姻路
-
2 # 十月的蘇格拉底
我覺的題主實際上是把“獨立思考”這一完整的事件拆分成了兩部分。
經典心理學中人的獨立思考完整過程是大致可概括為三個步驟的:
1、對事件進行詳細瞭解及確認自已的瞭解程度。這就是人的想法開始產生的起源。
2、從不同出發點推測事件。站在既得利益者的角度或是反對者的角度等各種視角。這就是決策誕生的過程。
3、將整體想法完善、總結、表達。這時候你就會發現,人的想法從出現到最後決定,是人和客觀事物(遇到的事情)之間作用與反作用,施加與反饋的一個過程,不存在誰決定誰。
如同光與影、善與惡、進口與出口……是一種迭加狀態,不會單獨存在。
-
3 # 張藝花
嗯,人們的想法是由於內在原因和外在原因就是說你自己和外部事件相互的一個促進的作用最終形成的。那麼從心理學的角度呢?他就是你對事件一個內部歸因或者外部歸一會形成你的各種各樣想法及你對這個事情的看法和態度,而外部事件,我認為是處於一個從屬的地位。因為必定我們成人,(青少年也是,只不過青少年可能在我們的眼中,他還不夠成熟)是有很多的選擇權和決定權,就說一般情況下,我認為就是我們自己如何看待外部事件對我們的想法起決定性的作用。
-
4 # 虎道長
這種類似雞生蛋,還是蛋生雞的問題,但程度沒有這麼深。
人的想法,按常人一般來說,肯定是人自身決定的!無論如何,因為最後做出決定的是自己,而不是外在事物。
但這裡就涉及到了自我主動意識和被動意識。而被動意識就是非自願,也就是非自我原本主動意識。
比如,我想旅遊,是什麼導致你有這個想法的?是你天生愛旅行,還是生活壓力太大,想散散心?
很多時候兩者兼有,但就旅遊這個例子來說是自我主動意識多一些。人都向往自由,無拘無束,天生有一顆嚮往探索的心。
但比如我想工作,這個想法就是被動意識多了!受外在事物影響佔比很重!特別是如今這個以經濟為主的時代!不是人想工作,而是不工作就沒錢,沒錢就沒生活……很多人是不得不去工作。
-
5 # 手機使用者陳丙友
這個問題依本人苯拙的意識來思考認為,想法與外物是相符相承的,就拿一個商人來說,為生活去掙錢,錢這是外物,但沒有想法可能掙不到錢,外物透過想法而實現,只要
想法不利用外物來運作也達不到想法的內容,所以說兩者缺一不可,就類似先有雞和先有蛋的道理,兩者無法獨立,只有想法是紙上談兵,只有兵沒有想法也是僵兵,所以說兩者是不能分割的。
回覆列表
你的問題其實是意識和環境之間的關係,學過哲學我們知道物質決定意識,人是受到環境的影響。人的想法首先是對客觀存在的反應,在大腦中進行加工,最終形成自己的想法。但這個想法最開始可能就是隨著你的潛意識所控制的,但是這個想法到底會不會受到環境的影響呢?答案是肯定的,但是不能說環境決定你的想法。環境會影響你的想法。
那我們說,物質決定意識,環境影響意識,那到底環境對意識的影響到底有多大呢?進入到資訊社會後,尤其是近幾十年的發展,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的思想越來越得到現實的驗證。經濟利益在環境中的影響是起到決定性的作用的。比如古代的孟母三遷,近代的學區房,基本上都是環境影響意識的突出表現。但是推動環境改變的還是利益。透過學區房,可以讓子女進入到最好的學校,掌握更好更多的資源優勢,這樣在以後的發展中掌握主動,以期換取更多的利益。這就是現代版的孟母三遷。但是環境影響意識還有其它方面的原因,比如生活圈子,社會交往圈子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