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4005569060268

    謝邀。有幾個相關的:一:最常見的一段出自《論語·雍也》:哀公問:“弟子孰為好學?”孔子對曰:“有顏回者好學,不遷怒,不貳過。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則亡,未聞好學者也。”這段裡面“不遷怒”從字面上理解就是不遷怒他人,但是實際上“不遷怒”與“不貳過”是對稱句式,理解為不背離更好一些。二:出處《論語·憲問》:子曰:“莫我知也夫!”子貢曰:“何為其莫知子也?”子曰:“不怨天,不尤人,下學而上達,知我者其天乎!”這其中的“不尤人”就是不把情緒發洩在別人身上。三:有一個不太符合但還是很有意思的,出自《論語·堯曰》:堯曰:“諮!爾舜!天之歷數在爾躬,允執其中。四海困窮,天祿永終。”舜亦以命禹。曰:“予小子履,敢用玄牡,敢昭告於皇皇后帝:有罪不敢赦。帝臣不蔽,簡在帝心。朕躬有罪,無以萬方;萬方有罪,罪在朕躬。”周有大賚,善人是富。“雖有周親,不如仁人。”“百姓有過,在予一人。”謹權量,審法度,修廢官,四方之政行焉。興滅國,繼絕世,舉逸民,天下之民歸心焉。所重:民、食、喪、祭。寬則得眾,信則民任焉,敏則有功,公則說。這段是在治國立場來說的,堯說:“嘖嘖!你,舜!上天的歷數命運落在你身上了,公允地把握上天的中道吧!如果四海天下百姓困苦和貧窮,上天賜給你的祿位也就會永遠終止。”舜也這樣告誡過禹。商湯說:“我小子履,謹用黑色的公牛,敢明白告訴光明偉大的天帝:有罪的人我不敢擅自赦免,天帝的臣僕我也不敢掩蔽,都由天帝的心來分辨。我本人若有罪,不要牽連天下萬方,天下萬方若有罪,都歸我一個人承擔。”周朝得天大賜,善於治世的人才很是富足。周武王說:“我雖然有至親,不如有仁德之人。”又說:“百姓有過錯,都在我一人身上。”謹慎制定衡器量器,審定法律制度,修立廢棄的官職,全國的政令就能通行了。復興被滅亡的國家,接續斷絕的族世,提舉被遺落的人才,天下百姓就會真心歸服了。所重視的四件事:人民、糧食、喪禮、祭祀。寬厚就能得到眾人的擁護,誠信就能得到人民的任用,勤敏就能取得功績,公平就會使百姓心悅誠服。不是大佬,回答這種問題很開心,再次謝邀。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關於同情心的名言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