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萬川畢匯平湖之州

    萬事俱備只欠東風

    "萬事俱備,只欠東風"出自《三國演義》四十九回,原文為:孔明索紙筆,屏退左右,密書十六字曰:"欲破曹公,須用火攻,萬事俱備,只欠東風。"原意是周瑜定計火攻曹操,做好了一切準備,忽然想起不刮東風無法勝敵。後以此比喻一切準備工作都做好了,只差最後一個重要條件。在商業中也是如此,天時地利人和都有了我們最後就差錢了。

    一個店從選址、經營專案、裝修、培訓、開業,最後就差顧客來光臨了。

  • 2 # 陽光下的秋桃

    提問:如何用商業邏輯理解萬事俱備只欠東風?

    “萬事俱備,只欠東風”出自《三國演義》四十九回,原文為:孔明索紙筆,屏退左右,密書十六字曰:欲破曹公,需用火攻,萬事俱備,只欠東風。原意是周瑜定計火攻曹操,做好了一切準備,忽然想起了不刮東風無法勝敵。後以此比喻一切準備工作都做好了,就差一個重要條件。

    如果用商業頭腦理解的話,那可能就是投資或者創業,已經完成了三分之二,還有三分之一沒有完成,而那三分之一便是那東風。就差那最重要的一步便可以完成。

  • 3 # 龍雲相伴遊寰宇

    這個問題中,兩者看似有些風馬牛不相吸,很是深奧、高大上的。經過思慮,我認為,可以這樣來回答,慢慢地說吧。

    商業,它是企業或個人有計劃、有設計、有組織的,為顧客需要提供物品與服務的一種行為。 邏輯,它是一個泊來詞,包括企業或個人的思想意識、語言措詞、理智程度、客觀規律等等。

    商業邏輯,本意是企業或個人,透過一連串的商業活動,來實現最終的商業目的,即獲得利潤,這就是企業或個人在具體運作過程中的商業邏輯。

    萬事俱備只欠東風,意思是什麼環節都考慮到了、什麼事情都準備好了,就只差最後一個尤其重要的條件,那就是東風。它是常人一般辦不到的、非常困難棘手的,但也是有志者事競成,能夠辦到的。現在也被經常引伸用來比喻一些事情。

    這個詞語源自東漢建安時期,西蜀、東吳與曹魏之間發生著名的赤壁之戰時,孫權、劉備聯軍(孫劉聯軍)在抵抗曹操百萬大軍進攻的緊急關頭,為破解危局,西蜀丞相諸葛孔明向東吳主將周瑜提供的一條軍事謀略。具體有以下幾個方面:

    1、周瑜使用“反間計”,讓曹操殺死曹軍水軍統領蔡瑁、張允。2、周瑜運用龐統計謀,誘騙曹軍用堅固鐵鏈把戰船連在一起。3、周瑜使用“苦肉計”,假裝痛打黃蓋,之後派黃蓋去詐降曹操(這也在之後催生出一個詞語“周瑜打黃蓋,一個願打,一個願挨”)。實際上,黃蓋在船中裝滿了如火藥、油料等易燃物質,以詐降的方式衝向曹營,發起火攻。4、周瑜讓諸葛孔明作高臺,祭東風,雖說十分艱難,但最終得以如願。5、上述環節、事情都準備妥當了,火燒曹營,大敗曹軍,已是必然的結果,實現了孫劉聯軍最終的軍事目的。

    用商業邏輯來理解萬事俱備只欠東風,二者之間也可以關聯起來說。

    周瑜從實際出發,很理性地使用了戰爭邏輯中必不可少的謀略和手段,嘔心瀝血地作了許多相關準備,一環緊扣一環,並進行成功運作,最終實現了軍事目的,這說明周瑜採用的戰爭邏輯是非常正確的。這與企業或個人透過正確的商業邏輯,並進行一系列有關聯的、有計劃的商業活動,來最終實現商業目的(商業利潤)來作對比,二者是殊途同歸的。

    根據上述事例,可以得到一個結論。我們要成大事,首先就得作到有計劃、有設計、有組織(當然不提倡使用陰謀詭計、拉幫結派),尊重客觀規律,作好充分準備,保持頭腦清醒,理性地使用合理、合法的正當手段,透過一系列密切關聯的活動,才能最終順利地實現人生的預定目標。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老子寫的《道德經》為什麼有人稱為《德道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