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使用者6232645273499
-
2 # 使用者5754426002080
雙千兆網絡卡:系統整合1個Intel 82544GC千兆網絡卡和1個Intel 82540千兆網絡卡。
千兆網絡卡:近一年來,在某種程度上,“千兆到桌面”這句口號已成為事實——至少在我身邊成了事實,因為我所用的臺式PC和膝上型電腦都配備了千兆網路介面。但實際上我們能享受到的好處卻仍然是有限。其中,我認為最實用的是千兆網路介面普遍支援極性自適應,也就是說,無論是使用直連線還是普通線,我都可以任意連線到交換機或者另一臺PC的網絡卡,而不用考慮線序的問題,不過對我來說,千兆介面另外的好處,更多的只是心理上埠升級的滿足了,因為我們的桌面交換機還是百兆的。
當然交換機上也有千兆介面,但那是給伺服器用的,還輪不到我的桌面。再說, 即使用上了,也未必真的有用,因為我平時的應用並沒有這麼高的頻寬需求,用百兆就足夠了。同時我還懷疑,沒有千兆交換機本來就不是問題,因為瓶頸很可能在臺式PC或者膝上型電腦本身。
測試表明,與百兆乙太網相比,使用千兆網絡卡之後,桌上型電腦PC或筆記本的網路傳輸效能可以普遍得到提高。提高的幅度從5%~900%不等,取決於傳輸雙方的CPU效能、磁碟效能、記憶體容量、網路介面效能以及檔案系統的處理方式等多種因素。事實上,當我們透過Intel Pro/MT 1000來下載一個7.5GB的DVD映象檔案時,實際傳輸效能只有35MB/s,這時的瓶頸在於磁碟系統的順序寫入能力。因此,如果桌上型電腦/工作站需要全面享受千兆的效能,SATA RAID(使用RAID-0或RAID-5方式)應該是基本配置,對於膝上型電腦,千兆網路介面帶來的效能提升有限,主要瓶頸在於較低轉速的硬碟。可以說,未來磁碟效能的提升將是PC各部件發展中對千兆最有意義的事情。當然,記憶體的容量也非常重要,大容量的記憶體使系統能夠更加自如地為檔案系統分配快取空間。
測試表明,千兆網路在桌面的瓶頸不像預料的那麼多。交換機、配線系統在很大程度上已經做好了千兆傳輸的準備,而客戶端的網絡卡也表現出了出色的處理能力。測試還表明,32位PCI千兆網絡卡在多數情況下不構成瓶頸,主機板沒有整合CSA的使用者完全可以使用廉價的PCI千兆網絡卡。
此外,測試中我們發現,千兆網路對於CPU處理能力的要求更高了,這次測試中,客戶端系統在檔案傳輸時CPU佔用率普遍在20%~70%之間,由此看來,基於千兆的網路攻擊將更具有殺傷力,也正因為如此,nVidia在晶片組中集成千兆乙太網功能的同時,還集成了硬體防火牆。
但是,千兆真正的瓶頸可能在於應用。使用千兆網路下載一個650MB的CD映象檔案只需要7秒鐘,確實很快,但使用百兆網路也只需要1分鐘左右,多數人都能夠忍受。就算是透過網路播放MPEG-2的影片,百兆交換網路也足夠了。看來,只有真正的應用需求出現並普及,千兆網路才會有大的增長,否則,就只能給使用者一個理由了:既然百兆和千兆的價格一樣,您為什麼不選擇千兆呢?不過,要等千兆每埠的價格降到現在百兆的水平,可能得兩年以後了。
回覆列表
沒有網線插口的話,可以買轉接頭,一頭連線usb A介面,另一頭可以插網線,電腦既可以連WIFI,又可以接網線。(後邊的答案複製於我的另一個我回復過的問題,想看可以接著看)百兆網絡卡和千兆網絡卡區別應該是傳輸資料的速度不同,一般學校宿舍用應該買個百兆的轉接頭就可以,千兆估計校園網也沒那麼快,電腦支援千兆,意思是可以適配千兆的轉接頭,也可以適配百兆的。綜合來說,你可以買個百兆的轉接頭,千兆的沒必要,還能省幾十塊錢。這款35的,買回來直接插上去就能用了,我就是用的這款,當然你還可以買個還有多個usb介面的,以備電腦需要插多個usb裝置時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