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1870633377662

    父母,是一個人或者說一個嬰兒-兒童-少年初看人世,感知人世的第一個視窗和渠道,甚至,在很長時間內——比如嬰幼兒時期——是唯一的渠道。

    按照Ericsson的心理學理論,0-1.5歲,孩子如果從周圍環境的支援和關愛,會建立信任感,反之,則會形成對外界和他人感到恐懼、不安的心理狀態;1.5-3歲,如果孩子對人對事的探索得到鼓勵,會形成自我效能感,反之,則形成自我懷疑,缺乏獨立性的狀態;3-6歲,健康成長的孩子會發現個人的行為方式哪些是可以持續的,那些是行不通的,會逐漸發現和發起自己的行為方式;而心理未能健康發育的孩子會對自己的行為和想法感到無所適從,或者有負疚感。針對這個階段的解讀,中國也有句諺語叫做“三歲看老”,意思是說,從3歲的孩子的行為,就可以大致推測出他到老的狀態。Ericsson的心理學理論似乎很支援這一說法,這個階段形成的行為習慣、心理基礎,甚至能夠持續影響一生。

    依照這個理論,我個人認為,合格的父母最應該被子女感恩的,就是:1、關愛;2、耐心;3、具備合格的與兒童相處的知識(不論書本知識學習還是生活經驗的傳承);4、在法律強制的對嬰幼兒的基本生存、發展的物質保障之外,盡其最大努力提供了更加優越的條件。

    以上4點,尤其是前面3點內容,是一個人從嬰幼兒到青少年這個階段,健康人格形成的非常重要的外界因素。

    尤其是在嬰幼兒階段,這些東西,除了親自照顧嬰兒/兒童的人(包括父母、保姆、祖父母輩),其他人基本上無法完成這個任務。

    在這個階段,“嬰幼兒/兒童獲得外界反饋,並形成自己的人格特徵”的渠道,別無其他選擇,父母(或稱為監護人)的這個渠道,幾乎是唯一的。

    有幸碰到合格的父母,孩子能夠形成健康的人格和心理,這是要對每位合格的父母都要感恩的。

    關愛,耐心,悉心呵護,願意花時間陪伴,幫助孩子成長,把孩子從小就當做獨立的人來培養,而不是玩具、出氣筒,或者其他附屬物。並且 ,在該放手的時候,該讓孩子獨立的時候,能夠主動幫助其在感情上、精神上達成獨立。這些,就是特別值得感恩的。

    但,有些生了孩子的男女,的確做不到。為什麼做不到?如果要找原因的話,可以找出很多,物質的,精神的,感情的,知識的,傳承的,人格的等等。。

    ————————————————————————

    從大的原則上看,血緣屬於生物學範疇,這個沒什麼值得可感恩的,有觀點說:父母給了你生命,這一點你要感恩。我覺得這個說法有些扯淡了。按照這個說法,孩子要感恩的事,就相當於,多年前的那幾個夜晚,孩子他爹和孩子他媽在萬豪酒店的大床房裡連續大戰三百回合。孩子,你這是要為父母的“愛情”鼓掌麼?啪啪啪啪啪啪啪……

    值得感恩的,是人與人之間的交往的方式,情感的投入,心血、精力、物質以及時間的投入。血脈相連,這四個字,說的不僅僅是肉體上的牽連,更多的是要表達:相互獨立的人與人之間的情感聯結、心理溝通、價值觀匹配度,以及行為上的守望相助。

    這些是值得感恩的,不管這人是不是你的父母。

    只要是有人願意這麼對待你,花時間,花精力,有關愛,有耐心,呵護你,陪伴你,真心希望你身心健康,並能夠在你需要的時候真心幫助你。這一切,就值得感恩。

    願意這麼做,並且能做到,和是否有血緣關係並不形成必然的因果邏輯。

    所以,有些父母做到了,就應該被感謝。

    有些父母沒做到,那也沒什麼好說的。

    ——————————————————————————————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石灰窯是怎麼生產石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