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江音寨民族風情休閒觀光旅遊景區位於縣城西南面,距縣城15公里。麗水秀山,魚肥水美,風景秀麗,如詩如畫,集豐富多彩、特色各異的自然景觀、布依風情、觀光農業、軍工文化和餐飲文化、布依餐飲構成黔中一道靚麗秀美的風景線。
寨頭銀杏、古柏遮蔭,寨前水流舒緩,碧波澄澈。河邊垂楊彎柳,水車悠轉。河中鴛鴦兩島,天然合璧,綠草茵茵,古樹蔥鬱,寨後青山蒼翠,山名觀音山,先祖取中間“音”而定寨名。獨特的布依族民居建築風格堪稱一絕。音寨家家戶戶都種植李樹,每到清明時節,漫山遍野的李花與田間盛開的油菜花交相輝映,形成“金海雪山”,將音寨映襯得更加美麗、迷人。
甘溪森林公園位於貴定縣城西南面,其前身是甘溪林場,公園現有200餘種樹木,鄉土樹種以馬尾松、杉木、楸樹、梓木、刺槐等為主,栽培珍貴樹種有紅豆杉、雪松、深山含笑、峨眉含笑、厚朴、凹葉厚朴、喜樹、白玉蘭、廣玉蘭、翠柏、香樟等。
由甘溪林場片區、陽寶山獨木河片區組成,境內森林資源豐富、生態環境優美、景觀型別豐富多彩,是南方喀斯特地區森林植被恢復與保育的典範,既是重要的森林景觀資源,也是長江上游的生態屏障、貴定縣城的天然氧吧和綠色基因庫,同時也是黔南州唯一一個國家級生態文明教育基地。
貴定陽寶山是貴州佛教名山,陽寶山位於貴定縣城北3公里,以佛教文化著稱於世,興盛於明清時期,與四川峨眉山、雲南雞足山並稱為西南三大佛教名山、朝香聖地,被譽為“黔東之勝”。飽朝吐晨霧、夕納晚霞的靈山福地。
幾百年來,它以其雄奇、幽靜、深邃、險峻引來無數遊人和朝山拜佛者。陽寶山上有貴州絕無僅有並在中國罕見的和尚墳石刻塔林,面積上萬平方米,計有石刻塔墳124座、和尚石墓71座、和尚土墳上百座,分屬明代、清代、民國三個歷史時期。
擺龍河國家溼地公園位於貴定縣昌明鎮鞏固至石板境內,是貴定縣第一大河獨木河的重要幹流,屬烏江水系,溼地公園區劃分為溼地保育區、恢復重建區、宣教展示區、合理利用區及管理服務區五大功能區。公園主要由龍山九門洞、九龍灘瀑布、龍山營、河背威遠營、司頭鞏固牌坊、頂耳山森林—竹海—溶洞—草坪等美景組成。
頂耳山為天然原始森林、茫茫竹海,各種野生動、植物種類繁多,至今仍然保留著古老的造紙術,其過程與明代《天工開物》中相關描述一致。園內具備河流、庫塘、喀斯特溼地、洪泛平原溼地等多種溼地型別,獨特的西南喀斯特地貌溼地特徵的生態、生物多樣性在岩溶高原地區具有代表性,是開展科研教學的天然基地。
在貴定縣城內,因“城隍”而建其廟。“城隍”乃護城之神。《北齊書·慕容儼傳》:“城中先有神祠一所,俗號城隍神,公私每有祈禱。”始建於明洪武二十五年(1392),佔地面積10000餘平方米。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貴定縣治從舊治移至今縣城後,擴充城牆,城隍廟增建山門、耳房、廂房、大殿、二殿等。清嘉慶十年(1805)失火後重建。
道光二十年(1840)增建陰曹十二殿、十八層地獄及七層0一座。後0毀於火,陰曹十二殿、十八層地獄、山門等亦相繼被毀。貴定城隍廟為穿鬥式木結構建築,硬山頂,青瓦屋面,坐東向西,平面佈局為四合院。現存前廳、耳房、廂房及大殿等建築。山門前設十級臺階,前廳進深3.3米,通道兩邊為面闊9米的耳房。天井為石板鋪墁,面積達200餘平方米。天井兩旁為面闊14.5米、進深3米的廂房。大殿面闊三間16.6米,進深14.7米。前廊裝有木雕竹節紋護欄,形制古樸。該殿用料粗大,樑架結構完好。
盤江音寨民族風情休閒觀光旅遊景區位於縣城西南面,距縣城15公里。麗水秀山,魚肥水美,風景秀麗,如詩如畫,集豐富多彩、特色各異的自然景觀、布依風情、觀光農業、軍工文化和餐飲文化、布依餐飲構成黔中一道靚麗秀美的風景線。
寨頭銀杏、古柏遮蔭,寨前水流舒緩,碧波澄澈。河邊垂楊彎柳,水車悠轉。河中鴛鴦兩島,天然合璧,綠草茵茵,古樹蔥鬱,寨後青山蒼翠,山名觀音山,先祖取中間“音”而定寨名。獨特的布依族民居建築風格堪稱一絕。音寨家家戶戶都種植李樹,每到清明時節,漫山遍野的李花與田間盛開的油菜花交相輝映,形成“金海雪山”,將音寨映襯得更加美麗、迷人。
甘溪國家森林公園甘溪森林公園位於貴定縣城西南面,其前身是甘溪林場,公園現有200餘種樹木,鄉土樹種以馬尾松、杉木、楸樹、梓木、刺槐等為主,栽培珍貴樹種有紅豆杉、雪松、深山含笑、峨眉含笑、厚朴、凹葉厚朴、喜樹、白玉蘭、廣玉蘭、翠柏、香樟等。
由甘溪林場片區、陽寶山獨木河片區組成,境內森林資源豐富、生態環境優美、景觀型別豐富多彩,是南方喀斯特地區森林植被恢復與保育的典範,既是重要的森林景觀資源,也是長江上游的生態屏障、貴定縣城的天然氧吧和綠色基因庫,同時也是黔南州唯一一個國家級生態文明教育基地。
陽寶山貴定陽寶山是貴州佛教名山,陽寶山位於貴定縣城北3公里,以佛教文化著稱於世,興盛於明清時期,與四川峨眉山、雲南雞足山並稱為西南三大佛教名山、朝香聖地,被譽為“黔東之勝”。飽朝吐晨霧、夕納晚霞的靈山福地。
幾百年來,它以其雄奇、幽靜、深邃、險峻引來無數遊人和朝山拜佛者。陽寶山上有貴州絕無僅有並在中國罕見的和尚墳石刻塔林,面積上萬平方米,計有石刻塔墳124座、和尚石墓71座、和尚土墳上百座,分屬明代、清代、民國三個歷史時期。
擺龍河國家溼地公園擺龍河國家溼地公園位於貴定縣昌明鎮鞏固至石板境內,是貴定縣第一大河獨木河的重要幹流,屬烏江水系,溼地公園區劃分為溼地保育區、恢復重建區、宣教展示區、合理利用區及管理服務區五大功能區。公園主要由龍山九門洞、九龍灘瀑布、龍山營、河背威遠營、司頭鞏固牌坊、頂耳山森林—竹海—溶洞—草坪等美景組成。
頂耳山為天然原始森林、茫茫竹海,各種野生動、植物種類繁多,至今仍然保留著古老的造紙術,其過程與明代《天工開物》中相關描述一致。園內具備河流、庫塘、喀斯特溼地、洪泛平原溼地等多種溼地型別,獨特的西南喀斯特地貌溼地特徵的生態、生物多樣性在岩溶高原地區具有代表性,是開展科研教學的天然基地。
貴定城隍廟在貴定縣城內,因“城隍”而建其廟。“城隍”乃護城之神。《北齊書·慕容儼傳》:“城中先有神祠一所,俗號城隍神,公私每有祈禱。”始建於明洪武二十五年(1392),佔地面積10000餘平方米。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貴定縣治從舊治移至今縣城後,擴充城牆,城隍廟增建山門、耳房、廂房、大殿、二殿等。清嘉慶十年(1805)失火後重建。
道光二十年(1840)增建陰曹十二殿、十八層地獄及七層0一座。後0毀於火,陰曹十二殿、十八層地獄、山門等亦相繼被毀。貴定城隍廟為穿鬥式木結構建築,硬山頂,青瓦屋面,坐東向西,平面佈局為四合院。現存前廳、耳房、廂房及大殿等建築。山門前設十級臺階,前廳進深3.3米,通道兩邊為面闊9米的耳房。天井為石板鋪墁,面積達200餘平方米。天井兩旁為面闊14.5米、進深3米的廂房。大殿面闊三間16.6米,進深14.7米。前廊裝有木雕竹節紋護欄,形制古樸。該殿用料粗大,樑架結構完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