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dtalu15217

    1.【原文】 杞子自鄭使告於秦曰〔1〕:“鄭人使我掌其北門之管,若潛師以來,國可得也〔2〕。”穆公訪諸蹇叔〔3〕。蹇叔曰:“勞師以襲遠〔4〕,非所聞也。師勞力竭,遠主備之,無乃不可乎〔5〕?師之所為,鄭必知之;勤而無所,必有悖心〔6〕。且行千里,其誰不知!”公辭焉〔7〕。召孟明、西乞、白乙,使出師於東門之外〔8〕。蹇叔哭之曰:“孟子!吾見師之出而不見其入也!”公使謂之曰:“爾何知?中壽,爾墓之木拱矣〔9〕!” 【註釋】 〔1〕杞子,秦穆公派駐鄭國的秦大夫。 使,使人,派人。 〔2〕 管,鎖鑰。 潛師以來,秘密地派軍隊前來。 國,鄭國。 〔3〕 訪,諮詢,徵求意見。 諸,“之於”的合音字。 〔4〕 勞師,使軍隊勞苦跋涉。 襲遠,偷襲遠方的國家。 〔5〕 無乃,表示委婉語氣的副詞,恐怕,大概。 〔6〕 勤,勞苦。 無所,指無所得。所,著落。 悖(bèi)心,悖逆之心。 〔7〕 公辭焉,秦穆公拒絕了這一勸諫。辭,不接受;焉,兼詞,既代指蹇叔的話,也表示句末語氣。 〔8〕 孟明,姓百里,名視,秦老臣百里奚之子。 西乞,名術。 白乙,名丙。 以上三人都是秦將。 東門,秦都雍城(今陝西扶風縣)之東門。 〔9〕 中(zhòng)壽,滿壽,年壽滿了。這是罵人的話,意即“你想死啊”、“你不想活啦”。蹇叔對著即將出徵的軍隊痛哭,並說“吾見師之出而不見其入”,在秦穆公看來是很不吉利的,所以派人罵他。 拱,兩手合抱。 洪誠先生認為,“爾墓之木拱矣”句上面,承前文省略了“及師之入”一句。 【譯文】 杞子從鄭國派人向秦國報告說:“鄭華人讓我掌管他們北門的鎖鑰,如果秘密地發兵前來偷襲,鄭國就可以拿下來。”秦穆公向蹇叔諮詢這件事。蹇叔說:“讓軍隊勞苦跋涉,而去襲擊遠方的國家,是我從沒聽說過的事。我們軍隊勞苦異常,精疲力竭,而遠方的鄭君卻早有準備,這樣做大概不行吧?我軍的行動,鄭國一定會知道;大軍辛辛苦苦地遠征,卻沒有收穫,軍中將士必定會有怨恨叛離之心。況且行軍千里,誰人不知!”秦穆公拒不接受勸諫,召來大將百里孟明視、西乞術、白乙丙,命令他們統率大軍從國都東門外出發。蹇叔哭著說:“孟明啊!我只能看到軍隊出發而不能看到它回來了!”秦穆公派人對蹇叔說:“你懂得什麼?你的年壽滿了!等到軍隊回來,你墳上的樹木已經兩手合抱那麼粗了!”

    2.銘文說:這是子厚的幽室,既牢固又安適,對子厚的子孫會有好處。

    3.譯文:在草野之間過窮困的隱居生活,登高可以望遠,一天到晚坐在茂盛的樹林裡悠然自得,用清澈的泉水把自己洗得很潔淨。原文:“窮居而野處,升高而望遠,坐茂樹以終日,濯清泉以自潔。採于山,美可茹;釣於水,鮮可食。起居無時,惟適之安。與其有譽於前,孰若無毀於其後?與其有樂於身,孰若無憂於其心。車服不維,刀鋸不加,理亂不知,黜陟不聞。大丈夫不遇於時者之所為也,我則行之。〔窮居而野處〕住在偏僻窮困的山野之地。處,居住。〔濯清泉〕用清泉洗滌。〔茹〕食。〔鮮可食〕鮮美可吃。〔起居無時,惟適之安〕作息不受時間限制,只求安適。〔有譽於前〕當面受到稱讚。〔無毀於其後〕背後不受毀謗。〔車服不維〕不受官職的約束。古代因官職的高低,車的裝飾有所不同。這裡用車服代指官職。服,裝飾。維,維繫、約束。〔刀鋸不加〕刑罰落不到身上。刀鋸,刑具,這裡泛指刑戮。〔理亂〕治和亂,指政事。唐人避唐高宗李治的名諱,用“理”字代替“治”字。〔黜陟(zhì)〕指官位的升降。黜,降。陟,升。“伺候於公卿之門,奔走於形勢之途,足將進而趑趄,口將言而囁嚅,處汙穢而不羞,觸刑辟而誅戮,僥倖於萬一,老死而後止者,其於為人賢不肖何如也?”〔公卿〕指達官顯貴。〔形勢之途〕追求地位和權勢的道路。形勢,這裡是“權勢”的意思。

    4.譯文: 時值九月,秋高氣爽。積水消盡,潭水清澈,天空凝結著淡淡的雲煙,暮靄中山巒呈現一片紫色。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有效管理刺頭功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