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古人吾師
-
2 # 使用者2458114238191884
寫作背景】
它不同於純然幻想的桃花源,而是更富有盛唐社會的現實色彩。正是在這樣一個天地裡,這位曾經慨嘆過“當路誰相假,知音世所稀”的詩人,不僅把政治追求中所遇到的挫折,把名利得失忘卻了,就連隱居中孤獨抑鬱的情緒也丟開了。從他對青山綠樹的顧盼,從他與朋友對酒而共話桑麻,似乎不難想見,他的思緒舒展了,甚至連他的舉措都靈活自在了。農莊的環境和氣氛,在這裡顯示了它的征服力,使得孟浩然似乎有幾分皈依了。
“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孟浩然深深為農莊生活所吸引,於是臨走時,向主人率真地表示將在秋高氣爽的重陽節再來觀賞菊花。淡淡兩句詩,故人相待的熱情,作客的愉快,主客之間的親切融洽,都躍然紙上了。這不禁又使人聯想起杜甫的《遭田父泥飲美嚴中丞》:“月出遮我留,仍嗔問升斗。”杜詩田父留人,情切語急;孟詩與故人再約,意舒詞緩。杜之鬱結與孟之恬淡之別,從這裡或許可以窺見一些訊息吧。
一個普通的農莊,一回雞黍飯的普通款待,被表現得這樣富有詩意。描寫的是眼前景,使用的是口頭語,描述的層次也是完全任其自然,筆筆都顯得很輕鬆,連律詩的形式也似乎變得自由和靈便了。你只覺得這種淡淡的平易近人的風格,與他描寫的物件——樸實的農家田園和諧一致,表現了形式對內容的高度適應,恬淡親切卻又不是平淺枯燥。它是在平淡中蘊藏著深厚的情味。一方面固然是每個句子都幾乎不見費力錘鍊的痕跡,另一方面每個句子又都不曾顯得薄弱。比如詩的頭兩句只寫友人邀請,卻能顯出樸實的農家氣氛;三四句只寫綠樹青山卻能見出一片天地;五六句只寫把酒閒話,卻能表現心情與環境的愜意的契合;七八句只說重陽再來,卻自然流露對這個村莊和故人的依戀。這些句子平衡均勻,共同構成一個完整的意境,把恬靜秀美的農村風光和淳樸誠摯的情誼融成一片。這是所謂“篇法之妙,不見句法”(沈德潛《唐詩別裁》)。“不鉤奇抉異……若公輸氏當巧而不巧者”(皮日休《郢州孟亭記》)。他把藝術美深深地融入整個詩作的血肉之中,顯得自然天成。這種不炫奇獵異,不賣弄技巧,也不光靠一兩個精心製作的句子去支撐門面,是藝術水平高超的表現。譬如一位美人,她的美是通體上下,整個兒的,不是由於某一部位特別動人。她並不靠搔首弄姿,而是由於一種天然的顏色和氣韻使人驚歎。正是因為有真彩內映,所以出語灑落,渾然省淨,使全詩從“淡抹”中顯示了它的魅力,而不再需要“濃飾盛妝”了。
回覆列表
"由文章進入作者,再由作者進入欣賞者,然後由欣賞者進入欣賞者自己的文意。"這說法有點勉強,但也說得通。這首詩,。據王士源《孟浩然集序》:“開元二十八年(740年),王昌齡遊襄陽,時浩然疾發背,且愈,得相歡飲。浩然宴謔,食鮮疾動,終於治城南園。”王維於當年以殿中侍御史知南選,開元二十九年春到襄陽時孟浩然已死,所以王維作此詩哭悼。“故人不可見"。孟浩然的《過故人莊》是其名篇,錢老大約是指王維取"故人"二字來源於此處,孟浩然在詩中有再約重陽飲酒賞菊之句,王維便藉此句說本來與故人(孟)還相約有機會一起飲酒遊樂,不想再也見不到了。這是由孟浩然詩起,下句轉寫孟浩然之逝,"日東流",友人突然有一天就像江水東流,一去不返。"借問襄陽老"。襄陽是孟浩然故鄉,這裡的襄陽老不是指孟浩然本人,而是指他的襄陽老鄉。借問,可以說是王維向襄陽老鄉打聽孟臨去前的情況,一起聊起故人舊事,王維和老鄉可以說是欣賞孟浩然其人或其詩才的人,算欣賞者。“江山空蔡州"。之所以說“由欣賞者進入欣賞者自己的文意",是因為江山依舊在,王維本人也屬於此江山中的一部分。江山同一代,我仍在,我所欣賞和記掛的那個襄陽人已不在,正如蔡瑁已逝,蔡州空留其名。(蔡州為襄陽轄下,因蔡瑁居之得名,王維在此處借用)。這七拐八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