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華大應用心理研究院

    此時的你是否很失望。

    是否會覺得世態炎涼,不由地也覺得自己應該對親人也是如此的自私,沒人情味。

    才能平復心情。

    我想說的是,可能你錯了。

    親人自私,沒親情味兒的根源在哪裡?

    可能出在你的身上,也可能出在親人的父母輩身上。

    根源一:親人的父母輩的教育出現問題,產生出親人的價值觀的偏差。

    社會心理學家巴塔爾解釋利他行為為:不期待外來賞酬,幫助別人是唯一目的,利他行為是親社會行為的一種,是一種自發形成的,把幫助他人當作唯一目的的,且不期望任何外在酬賞的社會行為。

    請注意利他行為的四種特徵:

    1. 以幫助他人為目的的。

    2. 是完全出於自願行為的。

    3. 應該帶有額外酬賞的期望。

    4. 利他者本身可能會有損失。

    假如父母輩給孩子的教育就是物物交換互惠互利的方式,而不是真正的利他。就容易培養出自私的孩子。

    孔融讓梨的故事,大家都知道。

    曾經有一國外的家庭,父母考驗孩子,問他當有大的蘋果和小的蘋果,需要他去分配給自己和弟弟的時候,這位哥哥發現,當自己表示給弟弟大蘋果時,父母展現出欣賞的表情。並且給予哥哥更多的愛和物質。

    哥哥習得了一種能力,就是當自己撒謊做好人表現出謙讓時,自己會獲得更多的好處。

    猜猜哥哥最後長大後發展如何?

    很多人猜測,一定很不錯。

    其實,最後,哥哥成了小偷。

    因為從小撒謊而得益這樣的經驗被累積,最後成了有經驗的撒謊者。

    另一組家庭碰到同樣的問題。

    家長的做法是:誰為家庭做出的貢獻越大,誰獲得大蘋果以及父母大大的擁抱。

    孩子們在公平公正又有愛的教育下。

    茁壯成長,各自成為行業裡的翹楚。

    我們發現父母教育中是否有愛的關注以及民主的氛圍,非常影響孩子今後的人格和價值觀的形成。

    周邊親人出現自私的情況,有時真的不能完全歸因為親人自身的問題,也可能是有時親人父母輩教育失當造成的結果。

    根源二:可能出在自己身上。

    “當你發現身邊親人都很自私、沒親情味兒,”

    這句話,是否也可以理解為,親人對自己都很自私,沒親情味兒。

    當然也有可能是對除了自己以外的其他人。

    假如,是對自己很自私,沒人情味兒。

    我們是否應該找一下自身的原因。

    當我們在一味埋怨對方的同時,也應該理性地思考一下自身。

    是否我們自己有人情味,當碰到同樣的問題時,我們是否會表現地特別大方?

    我們是否也是有所區別地對待親人?

    我們都說中國更像是一個沒有邊界的大熔爐。

    電視劇《歡樂頌》裡的樊勝美為了家庭裡的親人婚事,親人生活,被榨乾了自己所有的金錢和精力。這樣的家庭是沒有邊界感的。

    而家庭之間的相處是需要有一定邊界。

    不是永遠都需要付出的親人,和永遠都在索取的家人。

    而是根據自己實際情況,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當我們在埋怨親人不夠有人情味的同時,為什麼不思索一下假如自己站在親人的位置上,是否也會有親人一樣的做法呢?

    最後,愛可以傳遞,擴散。

    利他行為,也可以由單純的互惠互利,演變成單純付出不求回報。

    當親人表現出自私,無人情味兒的時候。

    請保持你的初心,用愛去改變對方。

    也請理性審視親人的行為,也許自己做的還不夠好。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寬頻貓和語音分離器怎麼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