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法很多
夜宴中所描述的,則完全是一個建立在真實歷史環境上,但與歷史完全脫節的故事。
五代十國,哪一國,那一代?在話外音中都沒有交代清楚。
從影片中,我們猜測,盛編劇這裡所指的朝代很可能是五代十國中的後晉,因為在當時只有後晉與契丹人走的最近,而在割去燕雲十六州後,為什麼片中的歷帝又會要和契丹人互換太子呢?如果按照歷史,當時的兒皇帝石敬塘還可以繼續作狗,契丹人完全沒必要費心機找來一個牧羊人的兒子冒充太子的。
第一,這個朝代的背景到底是什麼時候?從人物介紹上,我們隱隱約約感覺到似乎是漢朝。因為奴才們口稱“喏”。但厲帝大宴群臣的時候,出現了一個人物——幽州節度使。這個官名可有兩個含義:A,幽州,這個地名最早出現在《周禮》,周朝時是召公的封地,號燕。漢朝時,高祖置涿郡,另有燕國。B,節度使,這個官名首創於唐朝,而幽州節度使這個職位則由唐朝中期先天二年首創。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出,應該是唐朝的事。
但不行,同時還有一個人出現了——太常卿。太常卿是什麼官?九卿之一。而眾所周知,漢朝的制度是三公九卿制。唐朝是什麼制度?三省六部制。這裡當然不是說唐朝沒有這個職務,有,但唐朝是太常寺,全稱為太常寺卿,也為正三品,哪裡可以衛列三公?
這位偉大的編劇和導演,給我們來了個跨時代的大雜燴:張飛戰秦瓊。
第二,太常卿是什麼官職?按官品來看,太常卿不過三品而已。但劇中他卻自稱“三公”。
我真不知道這個編劇初中歷史是怎麼學的?
第三,“一舞劍器動四方”是誰說的?太子舞劍之前,曾很“深沉”的說了一番話,其中一句就是“一舞劍器動四方”。我想這個編劇肯定不知道這句話的出處,從而造成了一個很好笑的臺詞。——遺憾的是竟然沒有人笑,這則是編劇的慶幸——看來知道這句話的觀眾也不多。
只要翻開古代兒童啟蒙書《唐詩三百首》卷三,一首名為《觀公孫大娘弟子舞劍器行》的詩歌就躍然眼前“昔有佳人公孫氏,一舞劍器動四方。觀者如山色沮喪,天地為之久低昂。”
請您再回看一下當時太子的話,您能不笑嗎?:)
第四,羽林衛是“錦衣衛”還是“御林軍”?在中國歷史上,漢朝有羽林郎、羽林中朗將,唐朝有羽林衛將軍。但羽林衛作為一個官名好像只有北韓才有
五代十國來看,那個紛亂的年代是短短的53年就換了5個朝代。如果說有可能存在這兩個官職的話,那麼只可能是後漢。
說法很多
夜宴中所描述的,則完全是一個建立在真實歷史環境上,但與歷史完全脫節的故事。
五代十國,哪一國,那一代?在話外音中都沒有交代清楚。
從影片中,我們猜測,盛編劇這裡所指的朝代很可能是五代十國中的後晉,因為在當時只有後晉與契丹人走的最近,而在割去燕雲十六州後,為什麼片中的歷帝又會要和契丹人互換太子呢?如果按照歷史,當時的兒皇帝石敬塘還可以繼續作狗,契丹人完全沒必要費心機找來一個牧羊人的兒子冒充太子的。
第一,這個朝代的背景到底是什麼時候?從人物介紹上,我們隱隱約約感覺到似乎是漢朝。因為奴才們口稱“喏”。但厲帝大宴群臣的時候,出現了一個人物——幽州節度使。這個官名可有兩個含義:A,幽州,這個地名最早出現在《周禮》,周朝時是召公的封地,號燕。漢朝時,高祖置涿郡,另有燕國。B,節度使,這個官名首創於唐朝,而幽州節度使這個職位則由唐朝中期先天二年首創。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出,應該是唐朝的事。
但不行,同時還有一個人出現了——太常卿。太常卿是什麼官?九卿之一。而眾所周知,漢朝的制度是三公九卿制。唐朝是什麼制度?三省六部制。這裡當然不是說唐朝沒有這個職務,有,但唐朝是太常寺,全稱為太常寺卿,也為正三品,哪裡可以衛列三公?
這位偉大的編劇和導演,給我們來了個跨時代的大雜燴:張飛戰秦瓊。
第二,太常卿是什麼官職?按官品來看,太常卿不過三品而已。但劇中他卻自稱“三公”。
我真不知道這個編劇初中歷史是怎麼學的?
第三,“一舞劍器動四方”是誰說的?太子舞劍之前,曾很“深沉”的說了一番話,其中一句就是“一舞劍器動四方”。我想這個編劇肯定不知道這句話的出處,從而造成了一個很好笑的臺詞。——遺憾的是竟然沒有人笑,這則是編劇的慶幸——看來知道這句話的觀眾也不多。
只要翻開古代兒童啟蒙書《唐詩三百首》卷三,一首名為《觀公孫大娘弟子舞劍器行》的詩歌就躍然眼前“昔有佳人公孫氏,一舞劍器動四方。觀者如山色沮喪,天地為之久低昂。”
請您再回看一下當時太子的話,您能不笑嗎?:)
第四,羽林衛是“錦衣衛”還是“御林軍”?在中國歷史上,漢朝有羽林郎、羽林中朗將,唐朝有羽林衛將軍。但羽林衛作為一個官名好像只有北韓才有
五代十國來看,那個紛亂的年代是短短的53年就換了5個朝代。如果說有可能存在這兩個官職的話,那麼只可能是後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