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欄梨花》為北宋詩人蘇軾所做七言絕句。這首詩抒發了詩人感嘆春光易逝,人生短促之愁情;也抒發了詩人淡看人生,從失意中得到解脫的思想感情,讓人們感受到了“人生苦短”,引人深思。
首句以“淡白”狀梨花,以深青狀柳葉,以柳青襯梨白,可謂是一青二白。梨花的淡白,柳的深青,這一對比,景色立刻就鮮活了,再加上第二句的動態描寫:滿城飛舞的柳絮,真是“春風不解禁楊花,濛濛亂撲行人面”,同時柳絮寫出梨花盛開的季節,春意之濃,春愁之深,更加烘托出來。
前兩句以一青二白,突出了梨花的特點。它不妖豔,也不輕狂的神態,又在第三句“一株雪”裡再次賦予梨花以神韻,並把詠梨花與自詠結合了起來。其實,這“一株雪”正是詩人自己的化身。因為蘇軾一生正道直行,清廉潔白,坦蕩如砥。 在詠梨花時,蘇軾用了“柳絮飛時花滿城”來加以襯托,梨花既不像“顛狂柳絮隨風去”,也不像“輕薄桃花逐水流”,其品格是何其高尚的。詩人還用了“人生看得幾清明”來加以側面烘托梨花之“清明”。“一株雪”和“幾清明”是對偶的寫法,一不是指有一株梨樹,而是指一株梨樹一個作者自己,後兩句意境如下:作者惆悵的站在東欄旁,梨樹上滿是白色的梨花,同時柳絮在飄,落在作者身上,作者也變成了“一株雪”,寫的是悽清惆悵的意境,最後一句,人生看得幾清明,人生能有幾次清明,這是補足前句“惆悵”的內容,更增添悲涼的氣氛。蘇軾的詩,一向以豪放著稱,像這樣悲涼的很是少見。
詩人完成這首詩已年屆不惑,翻來覆去也才只看過了40個清明,心中無法揣測還有幾度梨花可看。清明年年如期而至,梨花歲歲伴著漫天飄揚的柳絮,而如寄的人生則只有一個盛年,誠如作者在另一首詩中所嘆:“夢裡青春可得追?”這正是這首梨花詩深藏著的綿綿不盡的情思,它寄託了作者的人生感悟,是他清明人生細膩而真實的寫照。
東欄梨花》為北宋詩人蘇軾所做七言絕句。這首詩抒發了詩人感嘆春光易逝,人生短促之愁情;也抒發了詩人淡看人生,從失意中得到解脫的思想感情,讓人們感受到了“人生苦短”,引人深思。
首句以“淡白”狀梨花,以深青狀柳葉,以柳青襯梨白,可謂是一青二白。梨花的淡白,柳的深青,這一對比,景色立刻就鮮活了,再加上第二句的動態描寫:滿城飛舞的柳絮,真是“春風不解禁楊花,濛濛亂撲行人面”,同時柳絮寫出梨花盛開的季節,春意之濃,春愁之深,更加烘托出來。
前兩句以一青二白,突出了梨花的特點。它不妖豔,也不輕狂的神態,又在第三句“一株雪”裡再次賦予梨花以神韻,並把詠梨花與自詠結合了起來。其實,這“一株雪”正是詩人自己的化身。因為蘇軾一生正道直行,清廉潔白,坦蕩如砥。 在詠梨花時,蘇軾用了“柳絮飛時花滿城”來加以襯托,梨花既不像“顛狂柳絮隨風去”,也不像“輕薄桃花逐水流”,其品格是何其高尚的。詩人還用了“人生看得幾清明”來加以側面烘托梨花之“清明”。“一株雪”和“幾清明”是對偶的寫法,一不是指有一株梨樹,而是指一株梨樹一個作者自己,後兩句意境如下:作者惆悵的站在東欄旁,梨樹上滿是白色的梨花,同時柳絮在飄,落在作者身上,作者也變成了“一株雪”,寫的是悽清惆悵的意境,最後一句,人生看得幾清明,人生能有幾次清明,這是補足前句“惆悵”的內容,更增添悲涼的氣氛。蘇軾的詩,一向以豪放著稱,像這樣悲涼的很是少見。
詩人完成這首詩已年屆不惑,翻來覆去也才只看過了40個清明,心中無法揣測還有幾度梨花可看。清明年年如期而至,梨花歲歲伴著漫天飄揚的柳絮,而如寄的人生則只有一個盛年,誠如作者在另一首詩中所嘆:“夢裡青春可得追?”這正是這首梨花詩深藏著的綿綿不盡的情思,它寄託了作者的人生感悟,是他清明人生細膩而真實的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