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9
回覆列表
  • 1 # 南山居2020

    顧戴路原是上海西南鄉下頭一條不常被人提起的小公路。隨著上世紀90年代公路拓寬,兩邊大量建造商品房和房地產業的升溫,一個新名詞掛在了市民的嘴邊——顧戴路板塊。就在眾人趕去購房置業同時,有人開始將“顧戴(dài)路”讀成“顧戴(dā)路”了。我聽後第一感覺是非常之彆扭。在普通話裡,“戴”可作名詞或動詞,都讀“dài”。在上海話裡,“戴”也可作名詞或動詞,但有兩讀,在作姓氏時,讀“dài”,和普通話同音;在作動詞用時,讀“dā”,如“戴帽子”。

    修於1956年的顧戴路,西起七寶、莘莊交界處的顧司徒廟(廟址原在今七莘路廟橋港河北富麗公寓東區內),東至梅隴鎮的戴家祠堂(或稱戴家塘),是由東西兩個地名的頭一個字組合而成路名的。路名中的“戴”字是姓氏、是個名詞,理應讀dài。顧司徒廟和戴家祠堂因同屬“四舊”老早就拆得方光(方言詞,即全沒了)了,但“戴”在此作為名詞的性質不會“拆除”的,況且祠堂所在地的戴家塘很長一段時間裡一直屹立在路的最東面。自從有了這條路後,社會上也從來都是隻讀“顧dài路”而不讀“顧dā路”的。十幾年前出現了這後一種讀法,且大有代替前一種讀音的趨勢。有趣的是,讀成“顧dā路”的人裡不少是高學歷、有事業的成功人士。受此影響,當地的一些後生家也開始跟在後頭讀成“顧dā路”了。而當地原住民中,包括年過花甲、古稀的老老頭、老孃家們,他們中還有不少是文盲,卻老老實實地至今仍然讀著“顧dài路”。

    2014年起,為順應保護方言的潮流,開過那裡並設有“顧戴路”車站的公交車都新增了上海話報站內容,其中“顧戴路”已經全部讀成“顧dā路”了。公交車報站因發音次數多、受眾面廣量大,產生的影響是邪氣大的,它必定會使讀“顧dā路”的人越來越多。按照這個趨勢,“戴(dā)”的這個讀音是不是因再也無法糾正而終將會成上海話新的“規範”讀音或又一個“兩讀”了?但馬上又有一個新問題,“戴”做姓氏時應該讀什麼音?按照“顧戴路”現在的讀音,“戴”姓自然也要讀成“dā”。那麼,“戴安瀾”、“戴季陶”的“戴”字也都要讀成“dā”了?還有外華人“戴高樂”、“戴安娜”這類名字中的“戴”字,自然也都要讀成“dā”了?而且,我已經聽到有人這樣讀了。

    同普通話一樣,上海話中一字多讀(有的是文白異讀)的現象也很多,對這些字,雖然沒有《普通話異讀詞彙編》之類的正音書來正音,但也應遵守一般規則。這種人為改變語音的現象,在此錄以備忘。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最喜歡的電影演員是誰?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