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科技行者

    隨著AI越來越多地幫助我們解決這種無限選擇的難題,也許終有一天電影、電視甚至是音樂與藝術品也能夠以量產規模提供個性化內容,即按每個人的喜好進行定製。

    演算法已經成為我們暢遊這個巨大的娛樂仙境的數字指南。無論是連播電影推薦還是揚聲器為我們挑選的歌曲播放列表,我們的選擇權實際上都已經不再屬於自己。

    無論多麼複雜,所有這些演算法都受到一個關鍵性限制因素的影響:它們必須將我們自己的個人偏好與原本存在的內容匹配起來。即使是最狂熱的《星球大戰》粉絲,其可選範圍也仍然是有限的。而老電影愛好者或者超級英雄電影擁躉也存在類似的難題,只要題材有範圍,其數量終究可以窮盡。

    因此,藝術界正越來越多地嘗試利用深度學習演算法,特別是GAN(生成對抗網路)建立新穎的內容。目前的設計原型還非常原始,產生的藝術品與音樂也就是兒童手指畫或者兒歌的水平。然而,也有一些技術帶來了令人頗為興奮的結果。

    鑑於其呈指數級提升的實際效果,這類由AI創作引擎生成的作品逐漸擁有了能夠與人類藝術家相媲美的場景真實感,其中呈現出一定程度的新穎性與創造性。也許擺脫純粹的模仿或者隨機化跡象,僅僅只是時間問題。

    一旦AI系統達到了能夠自由建立新穎內容的水平,那麼這類演算法是否可以為每一個人提供真正假貨的全新娛樂節目?

    這些演算法不再作為共享娛樂內容的目錄索引,不再努力利用文化時代下的精神核心,而是完全根據我們的心情、當前的需求與體驗製作電影、音樂與藝術品。

    想象一下,《星球大戰》的粉絲們渴望續集的儘快推出。透過與權利人簽訂許可協議,以及對於粉絲群體而言最具吸引力的元素與故事情節的統計追蹤,演算法能夠為他們創作一系列新的相關電影。與此同時,擁有其它一些興趣點的星戰粉絲則可以擁有自己版本的無數部星戰續集,其中包含著完全不同的故事走向與結局。

    在娛樂個性化的世界中,這一切究竟意味著什麼?

    換言之,像《星球大戰》這樣在全球範圍內廣受好評的作品,是否會成為我們個人的專享?

    如果只有我們看到過個人版本的內容,那麼對觀看體驗的分享渴望是否會讓我們萌生出一種孤獨感?

    今天,我們已經習慣於利用晚間時段縮在自己的小螢幕前,每一位家庭成員都在觀看不同的內容。那麼,全面個性化內容與當前的完全個性化消費之間是否真的存在差異?

    綜合這一切考量因素,最有趣的問題可能是在娛樂個性化的新時代下,我們或許將永遠失去體驗分享這一概念。現代世界的資訊超載,意味著我們將越來越多地退回至彼此孤立的小空間中,同時也將失去新聞稀缺時代全民對於國家議程的關注需求。

    最後,如果我們的娛樂體驗真的走上這條道路,到底是好是壞?我們會因為個性化的極致實現而感到喜悅,還是會為了再次失去經歷分享的機會而感到惋惜?也許只有時間能給我們答案。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說廣告既是營銷也是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