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4404043583222

    環境容量 指某一環境對汙染物最大承受限度,在這一限度內,環境質量不致降低到有害於人類生活、生產和生存的水平,環境具有自我修復外界汙染物所致損傷的能力.一般的環境系統都具有一定的自淨能力.如一條流量較大的河流被排入一定數量的汙染物,由於河中各種物理、化學和生物因素作用,進入河中的汙染物濃度可迅速降低,保持在環境標準以下.這就是環境(河流)的自淨作用使汙染物稀釋或轉化為非汙染物的過程.環境的自淨作用越強,環境容量就越大.一個特定環境的環境容量的大小,取決於環境本身的狀況.如流量大的河流比流量小的河流環境容量大一些.汙染物不同,環境對它的淨化能力也不同.如同樣數量的重金屬和有機汙染物排入河道,重金屬容易在河底積累,有機汙染物可很快被分解,河流所能容納的重金屬和有機汙染物的數量不同,這表明環境容量因物而異.研究環境容量對控制環境汙染很有用處.由於環境有一定自淨能力,經過嚴格測算,可允許一部分汙染物稍加處理後排入環境,讓環境將這些汙染物消化掉.排放汙染物時間、地點、方式要合適,排放的數量不得超過環境容量.因為環境容量總是有限的,如果超出它的限度.環境就會被汙染.瞭解某一環境對各種汙染物的環境容量重要,根據環境容量可以制訂出經濟有效的汙染控制方案,確定哪些汙染物由環境去淨化,哪些必須先進處理,以及處理到何種程度為宜.而環境承載力是指環境承載力是環境科學的一個重要概念,它反映了環境與人類的相互作用關係,在環境科學的許多分支學科得到了廣泛應用.關於環境承載力的由來有兩種說法.一種說法認為,承載力是從工程地質領域轉借過來的概念,其本意是指地基的強度對建築物負重的能力.生態學最早將此概念轉引到該學科領域內,即“某一特定環境條件下,某種個體存在數量的最高極限”.承載力概念引入生態學後發生了演化與發展,體現了人類社會對自然界的認識不斷深化,在不同的發展階段和不同的資源條件下,產生了不同的承載力概念和相應的承載力理論.生態承載力是生態系統的自我維持、自我調節能力,資源與環境的供應與容納能力及其可維持的社會經濟活動強度和具有一定生活水平的人口數量.對於某一區域,生態承載力強調的是系統的承載功能,而突出的是對人類活動的承載能力,其內容包括資源子系統、環境子系統和社會子系統.所以,某一區域的生態承載力概念,是某一時期某一地域某一特定的生態系統,在確保資源的合理開發利用和生態環境良性迴圈發展的條件下,可持續承載的人口數量、經濟強度及社會總量的能力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杜鵑花如何看死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