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飛揚心理王老師

    抑鬱的正確處理方法是心理疏導,輕度抑鬱的話,透過心理疏導,可以有效的緩解。

    抑鬱是因為個人遇到的現實和心理的困境走不出來而導致的悲觀,失落情緒和不良行為,所以要面對引起情緒的這些問題,看看應該怎麼處理?積極的拓寬思維,打破束縛,想盡辦法。

    如果說實在沒有辦法,這個現實我們是無法改變的,那需要我們接受這個現實,然後該做什麼工作,該怎麼生活,要按部就班的去做,接受現實,放下過高的期待和不滿、失望。

    所以輕度抑鬱,只要積極的尋求專業的心理老師幫助就可以了,也可以找我,做遠端的諮詢疏導,如果抑鬱跟家人無關,不必讓家人知道。

  • 2 # 心理科的小李大夫

    這個問題很有代表性,我在臨床上遇到許多患者都不願意讓家屬知道自己患了精神疾病。其中,以患抑鬱症的患者多見。

    為什麼不想讓家人知道?根據觀察主要有以下幾個情況:

    1.對抑鬱症的認識不足,認為憑藉自己的能力就能控制克服;

    2.對抑鬱症存有病恥感,認為罹患精神疾病是一種恥辱;

    3.不想讓家人為自己擔心,或者與家人的關係緊張;

    4.受抑鬱症的影響,不願向外界求助,包括向親人求助;

    5.曾向家人求助過,但是沒有得到幫助。

    不得不說,對於精神疾病還有許多人存在不恰當的看法和觀點。因此,需要我們醫務工作者不斷科普。

    言歸正傳,該如何處理輕度抑鬱?

    首先,如果僅僅是具有抑鬱情緒,而達不到抑鬱症的標準,這樣的抑鬱可以隨著個人的調節和周圍人的幫助逐漸緩解,最終恢復正常。

    如果抑鬱的情緒越來越重,並伴發了一些其他方面的問題,比如人變得易激惹、固有的生活規律被打亂、與人接觸被動或人際關係變淡等問題,這個時候就需要前往專業機構進行治療了。

    無論是心理治療,還是藥物治療,或者物理治療,都需要家人的參與和支援。在這裡提示一下,許多青少年患者或年輕的患者,家長往往因為對患者不夠了解,因此造成忽視或者不能接受患者有精神疾病這件事。這就造成患者需要獨自來醫院就診,但因為牽涉到未成年人,所以按照規定必須有監護人陪同才能進行相應的診療。

    祝大家健康!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極品飛車17》中有哪些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