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吳錦冬772037

    早期約當公元前10000~前7000年,以華南的洞穴遺址和貝丘遺址為主,有少量磨製石器和陶器,農業已有萌芽,個別地點已會養豬。

    中期約當公元前7000~前5000年,華北的磁山文化等已有較發達的旱地農業,種植粟、黍,養豬,並有較發達的磨製石器和陶器;華中的彭頭山文化(見彭頭山遺址)等已栽植水稻,養豬和水牛等,磨製石器尚不多見,陶器則比較發達 。

    晚期約當公元前5000~前3500年,華北主要是仰韶文化和大汶口文化,農業進一步發展,有較大的聚落,如半坡和姜寨等(見半坡文化,姜寨遺址),流行多人二次合葬,發達的彩陶是一大特色。

    華中主要是河姆渡文化和大溪文化等。

    河姆渡文化有極為豐富的稻穀遺存和骨耜等水田耕作農具,大溪文化中房屋建築往往用稻殼摻泥抹牆,陶器胎壁內也摻有大量稻殼,表明稻作農業已有很大的發展。

    最後一期是銅石並用時代(也可不歸入新石器時代),約當前3500~前2000年。

    這時華北主要是山東龍山文化和河南龍山文化,華中主要是良渚文化和石家河文化。

    這時已普遍出現小件銅器,有了中心聚落和最早的城址,如山東章丘城子崖城址,河南淮陽平糧臺城址,湖北天門石家河和湖南澧縣城頭山的城址等。

    房屋建築中出現分間式大型建築,開始用白灰和土坯抹地、築牆。

    陶器普遍採用輪制,出現大量的精美玉器,石器中鉞、鏃等武器明顯增加。

    墓葬出現兩極分化,大墓往往有棺有槨,有豐富、精美的隨葬品;小墓則既無葬具,多數也沒有任何隨葬物品。

    良渚文化中甚至出現大規模的人工堆築的貴族墳山。

    這種物質財富的增加和貧富與社會地位的兩極分化,預示著文明社會行將來臨。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用過芙麗芳絲後會依賴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