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銀河系2448547995
-
2 # 要飛的電影
“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因為在古人的概念裡天文是最深奧神秘的學科,也是與人類的日常生活最密切相關的學科,充滿了敬仰之情。這句話的意思是讚揚那些學識淵博、博學多才之人,不是代指懂天文和地理的人。古代,天文學是朝廷壟斷的學科,要知道皇帝自稱天子,天象往往跟國家正統,王朝更替有關。而天象示警總會和皇帝的品行以及世間的災難吉凶聯絡起來。在百姓心中,能解釋天象的都是國師級的人物,所以天文是很高大上的學科。
另外古代中國的百姓是靠天吃飯,農民種地天氣很重要,幾個月不下雨,百姓就顆粒無收,等著喝西北風了。如果這時候有人擺下祭壇,向天求雨,並且應驗,那這人就是神仙一流的人物了,所以天文又與百姓生活息息相關,能知天文者,不是神仙,就是國師。你說厲害不厲害?地理也不是特指地理學,古代由於土地對人身限制(即農民要種地,沒時間亂跑),交通技術和醫療技術的落後,大多數人是不敢也沒有能力出遠門的。所以在普通人心中,能走南闖北的人物都是有大見識,大本領的。田地裡的老農能聽聽外來人講講其它地方的事情,都感到新奇無比,要是碰到口才好的,會忽悠的,都能驚為天人。這種情況下,能"下知地理"就是很了不起的人物了。因此,發展到現在,"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並不是特指通曉天文學和地理學的人物。只是形容此人學識淵博、見多識廣罷了。
-
3 # 大連富麗庭隕工周
上知天文指的是:知道宇宙所做的文字文章。大到包括星圖變化(點線面),小到宇宙萬物怎樣形成。及宇宙變化規律。
下知地理指的是:地球地形地貌形成原因及變化規律。
天文與地理又緊密相連,古化諸葛亮“借東風”是知天文地理典型故事,風水陰陽亦在此之列。這是一塊完整的石頭,它沒有從其他岩石上剝落的痕跡,也不是其實岩石(火山噴出巖)斷裂的碎片。它是一塊自成一體的頑石,也就是說它在天在地都是一顆星星。
看到它的熔融紋,你會想到木星的大紅斑。透過這塊隕石,你會知道木星大紅班最後會變成這付模樣的一塊巨大岩石。不論木星大紅斑現在是氣體,是液體,最終都會變成岩石,這是宇宙之道,宇宙間單體岩石類星球都是這樣形成的。知道這個規律,就應了上知天文下知地理。這是一塊完整的石隕星,它在太空塊塊岩石集合成為一體,知它是知天文,地球這樣山體很多,知它是天成,而非地球上沉積,是知天文地理。這個隕星中間一點黑石,是打入太變軟體巖本體的,看到它知太空中並非風平浪靜,爆炸時有發生,爆炸的碎片擊中其他星體平平常常。地球上發現這樣的岩石山體,知其成型於太空,而非地球,謂之懂天文地理。《恆星矽球粒隕石》中的白色顆粒,是氫類核聚變產生的結果。矽球粒產生的過程封存在玻璃質隕石中。你能想到什麼?人們說核聚變必須要多少億多少億度的高溫?要磁約束的容器?
看看這塊玻璃質,它在5萬度的高溫下不會灰飛煙滅嗎?但真真實實的核聚變就發生在其中,儲存下來。這就是天文,現代科學家有幾人能懂?核聚變除了現代科學家掌握的這些,還有多少核聚變條件是我們不知道的?也許這塊玻璃質隕石會給我們天文答案吧。
所謂天文望遠鏡,哈勃也好,天眼也罷,都只是一種手段,一種觀測,看到的不知其所以然,不叫懂天文,天文是因,地理是果。
因不盡知天文,對地理的認識和知識也未必全對。這張鑑定書,證明了現代人們對宇宙,對天文才剛剛有了認識。隕石不再接成份說出處,而是按宇宙演變順序說事。透明玻璃質《恆星矽球粒隕石》裡的白顆粒“矽球粒”是宇宙造萬物的開始。而《超新星碳球粒隕石》則證明各種金屬皆出於超新星的爆炸。各種生命也源於超新星爆炸大量《碳球粒》的產生。
沒有宇宙天文就沒有地球地理。
經常看到網友們的問答段子和各種評論,許多人都說梁宏達“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實際上我看不出他知道的“天文”是什麼天文?他知道的“地理”又是什麼地理?希望飽學之士給予指點一二。另外一個問題、金星也是能說會道的,Ta是否也“上知天文,下知地理”?
回覆列表
其實能說會道的人不一定知道真正的天文地理知識,梁宏達和金星口才一流,是當今社會演講的佼佼者,觀眾評論他們無事不知,無話不談,事事精通,天上知道一半,地上知道全完,觀眾真的誤認他們了,真正的天文地理知識對他們兩人來講是一巧不通的,還比不上社會上的業餘天文地理愛好者,天文學家和專業人員更不用比了,只不過民間流傳著談天說地的語句而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