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江水綠更藍

    會背,會記,會斷症,會組方,但臨床症狀千變萬化!!!或許湯頭全不適用,就要自已組方!!!照搬就誤人病情!!!但組方沒實際的用藥實踐,只能望病興嘆!!!人命在你手中,糊里糊塗就會害死人!!!湯頭歌的配方,藥物,藥量,組合也是(有問題)前人怕後人斷錯症,藥量使用方面不全!!!照搬永遠治不好病!!!這就是現在很多學院派中醫的通病!!!沒調查研究就沒發言權,本人親試多種湯頭方,效果無大效!!!怪不得家中傳方,是不一樣的藥量,不一樣的配伍,不一樣的組方,不一樣的斷症!!!民國,家中前輩開中醫館兼藥行,日本侵華就關張了。。。。。。絕對不做敵人生意!!!將錢捐了抗戰,家父去了幹該乾的工作!!!解放後父在機關,沒再從醫,他的徒弟,亦是我現在的老師繼承,我70年代又跟他學習至今天!!!學海無涯,只有努力,天天都會有新的發現。。。。。。

  • 2 # 嶽文昌醫生

    作為一個經歷過5年臨床醫學本科教育,3年臨床研究生教育和3年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的醫生,可以負責人的告訴你臨床醫學不是會背誦就能掌握的。醫德是做為一個醫生的基本,天賦當然會讓你更容易掌握醫學知識。

    我還有一個小疑問,就是你說的臨床醫學和真正的醫學到底是指什麼?臨床醫學就是醫學的一個分支。醫學如果按照臨床的界限來分,主要就是臨床醫學和基礎醫學兩大類。基礎醫學就是指生理學、細胞生物學、生化學、免疫學等這一類比較偏人體基本機制的醫學。而臨床醫學則是側重於臨床疾病,比如外科學、內科學、麻醉學等,主要目的就是直接治病。當然現在狠毒臨床醫生都會參與基礎醫學的研究,畢竟都是相互聯絡的。

    為什麼臨床醫學不是隻會背誦就能掌握的?

    我在大學本科的時候也這麼想過,因為大學就是上課考試,你背的好就能考出高分。那些書本上學到的東西的確不是很難理解,讓你學完有一種錯覺:能夠直接在臨床上熟練運用。

    其實真的不是這樣的,當我進入臨床,獨立管床的時候才發現曾經學的根本不夠用,最難受的是不能拿來直接用,因為在用之前需要去判斷。而學會判斷的過程就是所謂的經驗,需要你判斷之後不斷的驗證才能提高你的判斷能力。真正接觸臨床才能慢慢知道哪些是真正的關鍵點,而教科書給你的是普遍的知識,最關鍵的東西需要你自己在實踐中才能掌握。

    對於手術更是這樣,哪怕你會默寫手術過程,但是如果你沒有親手自己做過一臺,再簡單的手術你都是做不好的。所有的操作都是一樣的,當你看職業比賽的時候你會有一種你也能做那些動作,甚至比他們做的還好,其實當你自己去做一次才知道真的不容易,而且可能做了很多次都不能掌握。

    這就是臨床醫學吧,想要掌握真的不是靠背書就可以的,但是如果不能掌握基礎知識,可能連門檻都進不去。

    關於醫德和天賦。

    醫德是必須的,醫生是給人看病的職業,不說一定能把病看好,也不說一定不會有失誤,但是主觀上絕對是不能害人的,這是最基本的。

    天賦這個東西看你怎麼看,有的人的確學的很快,有的人悟性的確比較差。但是醫學是有梯度的,不是隻有天才才能當醫生,一般的人經過努力也是可以做一個合格的醫生的。

  • 3 # 與琅共舞2011

    很多人誤以為醫生水平高低在於用藥,用便宜藥就把病治好了就是高水平的醫生。兩個醫生面對同一個病人,分出水平高低就在於診斷和鑑別診斷。誤診率和漏診率永遠也不可能降低到0,尤其是在如今不允許醫生出現誤診和漏診的時代,能正確診斷疾病才是最關鍵的,治療反而簡單,有各種指南和專家共識。

    學醫五年你就算把書全背了,去臨床也不行,病人生病又不會是按照書本講的來生病,這就需要臨床思維。初步問診查體後你就要考慮病人可能是哪些病?做哪些檢查能診斷或排除某些疾病,從常見病多發病開始查,如果都不是,再考慮少見病罕見病,甚至還有可能是新的疾病。

    三甲醫院的醫生和二級醫院的醫生除了受限於藥品,檢查裝置等客觀因素差距,更主要的差距在於三甲醫院能接觸到更多的少見病,同一個病人,基層醫生能想到五種鑑別診斷,三甲醫生則能想到十種甚至更多的鑑別診斷,這也是三甲醫院為什麼檢查花費更多的原因。一個醫生從來沒聽說過這個病,你還指望他能正確的診斷治療?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小孩高燒該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