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雲深處擁雷峰,幾樹寒梅帶雪紅。齋罷垂垂渾入定,庵前潭影落疏鍾。 這首詩出自蘇曼殊所做《住西湖白雲禪院》。 翻譯:白雲悠悠,雷峰塔高聳雲間,幾樹寒梅,在白雪的映襯下顯得格外紅豔,心如止水的詩僧垂垂入定,相伴著他的是朗朗疏鍾。清潭中倒映著佛宮的清影,那清亮的鐘聲彷彿詩人的冰心。 蘇曼殊(1884--1918),字子谷,小名三郎,更名玄瑛,號曼殊,廣東香山人,文學家,能詩文,善繪畫,通梵文。父為旅日華僑,母為日本人。曼殊曾人日本橫濱大學預科、振武學校學習。1903年,在廣東惠州削髮為僧,法名博經,旋至上海,結交革命志士,在《民國日報》上撰寫小品。1906年夏,革命黨人,著名漢學家劉光漢邀其至蕪湖皖江中學、安徽公學執教,與在日時舊友陳獨秀相遇,是年與陳東渡日本省親未遇,歸國後,仍執教於蕪湖,並與清代書法家鄧石如之曾孫教育家鄧繩侯相識,結下筆墨之誼。離蕪後常有詩畫往來。蘇曼殊一生能詩擅畫,通曉日文、英文、梵文等多種文字,可謂多才多藝,在詩歌、小說等多種領域皆取得了成就,詩風“清豔明秀”,別具一格,在當時影響甚大。 他的詩作現存約百首,多數為七絕,內容多是感懷之作,這種傾向在辛亥革命後詩作中體現得尤為明顯。在藝術上他受李商隱的影響,詩風幽怨悽惻,瀰漫著自傷身世的無奈與感嘆,《東居雜詩》、《何處》等皆是這類詩的代表。然而在蘇曼殊詩歌創作的早期仍有一部分風格與後期迥異的作品,如《以詩並畫留別湯國頓》二首所體現的愛國熱情表現方式蒼勁悲壯,與一般詩歌有區別。另外蘇曼殊還創作了一部分風景詩,這些詩基調輕鬆,色彩鮮明,極富形象化,宛如一幅畫卷,清新之氣撲面而來,具有較高的藝術性,代表作有《過蒲田》、《澱江道中口占》等。
白雲深處擁雷峰,幾樹寒梅帶雪紅。齋罷垂垂渾入定,庵前潭影落疏鍾。 這首詩出自蘇曼殊所做《住西湖白雲禪院》。 翻譯:白雲悠悠,雷峰塔高聳雲間,幾樹寒梅,在白雪的映襯下顯得格外紅豔,心如止水的詩僧垂垂入定,相伴著他的是朗朗疏鍾。清潭中倒映著佛宮的清影,那清亮的鐘聲彷彿詩人的冰心。 蘇曼殊(1884--1918),字子谷,小名三郎,更名玄瑛,號曼殊,廣東香山人,文學家,能詩文,善繪畫,通梵文。父為旅日華僑,母為日本人。曼殊曾人日本橫濱大學預科、振武學校學習。1903年,在廣東惠州削髮為僧,法名博經,旋至上海,結交革命志士,在《民國日報》上撰寫小品。1906年夏,革命黨人,著名漢學家劉光漢邀其至蕪湖皖江中學、安徽公學執教,與在日時舊友陳獨秀相遇,是年與陳東渡日本省親未遇,歸國後,仍執教於蕪湖,並與清代書法家鄧石如之曾孫教育家鄧繩侯相識,結下筆墨之誼。離蕪後常有詩畫往來。蘇曼殊一生能詩擅畫,通曉日文、英文、梵文等多種文字,可謂多才多藝,在詩歌、小說等多種領域皆取得了成就,詩風“清豔明秀”,別具一格,在當時影響甚大。 他的詩作現存約百首,多數為七絕,內容多是感懷之作,這種傾向在辛亥革命後詩作中體現得尤為明顯。在藝術上他受李商隱的影響,詩風幽怨悽惻,瀰漫著自傷身世的無奈與感嘆,《東居雜詩》、《何處》等皆是這類詩的代表。然而在蘇曼殊詩歌創作的早期仍有一部分風格與後期迥異的作品,如《以詩並畫留別湯國頓》二首所體現的愛國熱情表現方式蒼勁悲壯,與一般詩歌有區別。另外蘇曼殊還創作了一部分風景詩,這些詩基調輕鬆,色彩鮮明,極富形象化,宛如一幅畫卷,清新之氣撲面而來,具有較高的藝術性,代表作有《過蒲田》、《澱江道中口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