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謝汶青

    我就是一個具有迴避型人格的人,因為自己接觸過心理學方面的知識才知道的,最初是不知道的。

    其實這樣的人不難相處,你只需要掌握以下幾個方面就可以了。

    1.相處中情緒要穩定

    在相處的過程中可以暗示你相信他的幫助,你需要來自他的幫助,這樣讓他覺得他是重要的,被需要的。

    在他幫助的過程中,積極的告訴到他你們在一起需要互相支援,如果他有需要幫助的時候,隨時可以喊你,你很樂意。

    那怕當時自己很無助,但是因為這樣的特徵會自願一個人默默的承受。我就是的,很少求助於人,除非這個人我很熟悉。

    對於這樣的人如果是伴侶的話,要學會理解他的感受。其實我有的時候在想,這樣的特徵也不見得是壞事,說明我很有邊界感。

    我很少參與到別人的事務中,和人相處我會給別人很大的自由。對於伴侶來說其實只要不太挑剔,不言語刺激就好。

    每個人生來都是不完美的,只要按照自己的方式相處,感覺快樂就好。

    2.溝通的時候要做到平等

    我和人相處中最渴望的是“尊重”二字,所以我覺得如果是一個想跟迴避型人格的人相處的伴侶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尊重”。

    你如果強迫他按照你的方式去相處,他會炸毛,會很難受。戀人之間有依戀,可以進行溝通,但是這種溝通必須是建立在平等的基礎上的。

    你不能因為他具有迴避型人格你作為伴侶就覺得高他一等,每次溝通和交流的時候,就拿出老師教導學生的那一套。

    “你應該這樣做。”

    “你這樣做是錯的。”

    “你看看你,這乾的都是啥事呀!”

    這樣的交流溝通方式只會把事情搞砸,因為你沒有做到迴避型人格最渴望的“尊重”。溝通的時候要做到不強迫,伴侶願意改變更好,

    不願意改變也要坦然的接納。溝通中不要去說服,講對錯。

    3.要做到相互理解

    如果你習慣依賴戀人,你的這種行為會讓你的迴避型人格伴侶感到壓力。因為迴避型人格的一個特徵就是很獨立。

    什麼事情都會自己來,不喜歡麻煩別人,喜歡和人保持距離,即便你是她的戀人,同樣是,只不過這樣的距離會小一些。

    這個時候作為伴侶的你千萬不要認為他是不需要你的,或者說他是不愛你的。在相處的時候,你可以再等等,多點耐心。

    學會用眼睛用心去觀察,不要過早下結論,絕對化。不要讓你的敏感,你的過早下結論傷害到了你們的關係。

    你可以多學習多研究一下回避型人格人的特徵,做到理解萬歲。

  • 2 # 丁梅英說心理

    不告訴為好,其實他知道自己的狀態。你告訴他是什麼什麼人格的時候,會增加他的不自在,減少他走出來的決心。

    迴避通常和對自己不滿意,不知道如何和人交往有關,所以他在人際中感覺不自在。

    阿德勒的書《超越自卑》,馬歇爾的《非暴力溝通》,張德芬的《重遇未知的自己》適合讀讀。

    陪伴這類人需要做到的是:

    1 接受他迴避,拘謹,在乎別人的感受超過自己等等。不要告訴他:“你要自信”,“不要想太多”“你要多和人交往”等類似的話。

    這是因為他呈現的狀態對他當下來說就是最好的狀態。你希望他自信,希望他多和人交往對於他來說,會是高不可攀的要求,他會更緊張。

    2 這類人缺少的是被重視,被看見被認可。想要幫助他們,可以多給他們一些關愛(以不讓他們不自在為前提),看見他們的努力,給出相應的認可。

    比如,一個人跟我說“這是我上課的時候,做的筆記。”我們可以看到他的努力,說“上課的時候你很認真地聽課,看來,你是有收穫的。”這就完成了一個看見他,認可他的過程。

  • 3 # 飛行員舒克老師

    簡單的一句話,心內有錨,懷有寧靜的激情。

    面對迴避型依戀人格,就需要自己有強大的內心,這個強大的內心就是心內有一個錨,不管他是什麼態度,迴避遠離接近都不要緊,你都可以讓自己平靜下來,就像在大海上漂泊的船,有一個穩定的錨,不管有多少起伏,都很穩定。

    這就是一種愛,就是愛自己,你所做的一切都是在愛自己。

    身邊很多人,有特別能折騰的,最後還是沒離開那個迴避的配偶,因為有些事是動態平衡的。

    有個詞叫鈍感力,就是把自己的內心情緒收回,愛自己。

    我們到了一定年齡,需要寧靜的激情,不要讓迴避型依戀的配偶動盪我們自己的情緒,保持一個激情的情緒,但是不輕易施與。

    遇到了那個能讓我情緒激動的人,就好好珍惜,畢竟每個人都只是一段,也許這個人能陪伴你走很遠呢。

  • 4 # 丫頭在上海

    沒有得到父愛或者母愛,沒有到親情滋養的孩子,長大容易形成迴避型人格,他們沒有辦法敞開心扉,因為曾經最最親的人傷害過他們,最親的人都靠不住,你讓他們去相信陌生人,太難了!

    我小舅媽家四個孩子,老四是個男孩。

    老大老二可以自己穿衣吃飯,幫忙做家務了,她作為老3,才2歲多,媽媽懷了4弟。

    以前的農村又沒有幼兒園託兒所這些,3歲多的3妹就成了邊緣人物,誰都顧不上她,想和姐姐們出去砍柴,割草,去山坡上摘野果子,姐姐們嫌她走的慢,礙手礙腳。

    以前農村的孩子放學要幹農活的,沒按父母的要求做到要捱打,所以為了效率她們不敢帶3妹。

    媽媽的肚子越來越大,行動就越來越笨拙,她想要抱抱要舉高高,要媽媽親親,可是媽媽把她安排和姐姐們一起睡。

    姐姐們晚上做鞋墊,織毛衣,根本就沒有空管她,她總是摸著自己的耳朵睡覺,之前可一直都是摸著媽媽耳朵睡覺的。

    弟弟的到來讓家裡的氣氛生機盎然,爺爺奶奶笑了,外公外婆笑了,爸爸媽媽笑了,姐姐們更忙碌了!

    她成了一個透明人,沒有人注意到她的存在。

    所有人回家都是先抱弟弟。

    漸漸地她心裡開始失衡。

    媽媽不在的時候,他會踹弟弟一腳,或者擰他一下,她希望以此引起媽媽的主意,哪怕罵她2句也行。

    2歲多的弟弟斷奶了,媽媽要下地幹活,照顧弟弟就落在她的頭上,小小年紀的她用布兜揹著弟弟,她的雙肩很疼。

    但是她不能拒絕,因為弟弟醒了,媽媽都會衝她笑笑,摸摸她的額頭,她覺得媽媽的手好溫暖好溫暖。

    她上小學了,每天放學,她寫作業,弟弟在旁邊玩,有次弟弟撕了她的作業,她生氣打了弟弟手心幾下。

    弟弟跌跌撞撞哭著去地裡找媽媽,說姐姐打,姐姐打……媽媽拿了長長的樹枝,回來把她狠狠的揍了一頓,其中一根枯枝在打的時候扎進了她腿肚子裡。

    2個姐姐嘲笑她活該,她哭著去找奶奶,奶奶在上面淋了白酒,讓她閉上眼睛,一下給她拔出來了,至今傷口處還有個疙瘩。

    3妹聰慧,成績好,總得獎狀,但是爸爸媽媽從來沒有表揚過她。

    姐姐們也因此冷嘲熱諷,因為3妹寫作業,就不能下地幹活,不能與她們分擔。她們經常偷偷把3妹的筆或者本子,要麼就橡皮藏起來。

    鼓動弟弟往她的書本上灑水。往她的書包裡裝石頭。

    每次吃飯,剩飯和鍋巴都是她的,肉雞蛋總是緊著弟弟,弟弟剩下了她才能嘗一下,二個姐姐做飯有機會偷吃。所以家裡就她黃皮寡瘦的。

    她發誓要好好讀書,要逃離這個熱鬧非凡卻又冷冰冰的家。

    她是她們學校唯一一個考上重點高中的人,可是因為在縣城裡讀,要住校,學費生活費,住宿費是筆不小的開銷。

    她爸爸媽媽打算放棄了,因為老四將來訂婚結婚都要花錢的,小女孩嘛認識幾個字就好了,死活不給她掏錢。姐姐們也抱怨,憑啥你讀書我們在家面朝黃土背朝天的幹活供你啊?

    她捏著錄取通知書去找她的初中班主任。班主任家境也普通,就向學校領導反應此事,校長愛才惜才,馬上和高中學校對接。

    給她減免了學費,後來還有兩個直到今天沒透露姓名的老師支助她生活費。

    不負眾望,她考上了某地財經大學。

    如今在銀行有份不錯的工作。

    那年她結婚,她的爸爸媽媽獅子大開口要彩禮,她沒讓男方出,自己借了些又貸了款給了這筆錢。

    估計她的意思就是這筆錢算是報答養育之恩,從此山水不相逢。

    沒有舉行婚禮,沒有通知父母,孃家沒有人去過她的家,斷了一切聯絡。

    小舅媽一提就抹眼淚,說這3妹是白養了,竟如此狠心不回去看看,也沒個電話。

    記得有首詩:煮豆燃豆萁,

    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

    相煎何太急。

    上高中大學家裡沒掏一分錢,全靠別人支助和勤工儉學完成學業。

    面對家人的冷漠無情,冷嘲熱諷,以及很多不公平待遇,你讓她怎麼樂觀?怎麼平易近人?怎麼對別人推心置腹?

    題主問:怎麼和迴避型人格相處?

    很簡單,不要刻意,不要操之過激,欲速則不達。他們在沒有安全感的環境下成長,首先要為他們建立好安全屏障,

    你所看到的警惕虛偽敷衍……其實是他們長期得不到公正對待的應急反應。

    如果你覺得他她對你來說是你生命中最重要的人,那麼,

    就認可並接納這些缺點的存在,理解他們的傷痛,我們都是從童年一路走來。

    又去影響著下一代人的童年。

    幸福的童年治癒一生,不幸的童年要用一生去治癒。

  • 5 # 情深厚誼

    我就是迴避型人格的人,但是我並不覺得自己很難相處。我2歲時就沒有媽媽,從小沒有得到過母愛,在單親家庭里長大,很沒有安全感,對別人也不會太信任。

    我覺得自己表面上就是一座冰山,假裝高冷。不是我很難相處,只是我自己不知道和別人怎麼相處,朋友少,又不願意主動去交朋友。但是隻要是有愛的人,善良的人,和我接觸久了,我也會他們敞開心扉,和他們交朋友。

  • 6 # 金家老三

    每個人都不一樣,我是安全型依戀者,我知道物件是迴避型依戀。

    現在知道她不回覆只是想躲起來,獨自療傷。我就降低聊天頻率。只要有有趣的事,就跟她分享,讓她知道我在哪裡,一直沒有離開。分享的事,她感興趣就回復,不感興趣就不回覆。既然選擇她,就努力理解她。遇見就是緣分,選擇就是責任。你若不負我,我必不負卿。

    說實話,還是挺累的,他人他事,讓她迴避,結果隨便把我也包括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水餃、包子、餡餅你更喜歡哪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