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858219146867

    孟懿子問什麼是孝,孔子回答說:“不要違背禮節。

    ”樊遲替孔子趕車,孔子對他說:“孟孫氏問我怎樣做是孝,我回答他說:‘不要違背禮節。’”樊遲問:“這是什麼意思呢?”孔子說:“父母在世時,要依禮侍奉他們,父母不在世後,要依禮節安葬他們,依禮祭祀他們。” 孟懿子的兒子孟武伯問怎樣做是孝,孔子回答說:“做父母的就是擔心子女的品行不好,所以,孝順父母,就要涵養自己的德行,不要使父母擔憂。” 子游問怎樣做是孝,孔子說:“現在的人所謂孝順,只是能奉養父母就可以了,但這是很不夠的,因為對狗對馬,人也能飼養它。如果對父母只能做到奉養而不誠心孝敬的話,那和飼養狗馬有什麼區別呢?”所以重孝道、事父母,要出於誠敬,而不止於物質上的奉養而已。孔子告訴弟子:“父母的年齡不可以不知道。一方面因其年高長壽而歡喜,另一方面因其日益衰老而擔心。” 孔子還說:“侍奉父母,如果我們覺的父母有什麼不對的地方,我們要婉言相勸。如果父母不聽,我們還是要尊敬父母。儘管內心憂慮,對父母卻並不怨恨。” 子夏問怎樣做是孝,孔子說:“子女侍奉父母能經常和顏悅色是最難的。如果僅僅做到有了事,孩子為父母去做;有了酒飯,讓父母來享受,但是,子女的臉色卻很難看,這難道就可以算是孝了嗎?” 最後孔子還有一個關於孝的經典對話 原文是:“不孝有三,無後為大,舜不告而娶,為無後也,君子以為猶告也”。《十三經注疏》中在“無後為大”下面有注云:“於禮有不孝者三,事謂阿意曲從,陷親不義,一不孝也;家貧親老,不為祿仕,二不孝也;不娶無子,絕先祖祀,三不孝也。三者之中無後為大。” 用白話文來解釋就是:一味順從,見父母有過錯而不勸說,使他們陷入不義之中,這是第一種不孝;家境貧窮,父母年老,自己卻不去當官吃俸祿來供養父母,這是第二種不孝;不娶妻生子,斷絕後代,這是第三種不孝。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杜牧,贈別二首,這二首詩各表達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請結合詩句簡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