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讀古代詩詞的小阿蠻來回答,各位且細聽哦~~一、初唐的時間段
取目前最為世人接受的觀點:從唐朝建立(唐高祖武德初年),到唐睿宗朝(景雲年間公元712年前後),該階段的唐詩,是為初唐詩。
唐承六朝、隋而來,所以最開始的唐朝文壇,還是延續著六朝、隋朝的宮體詩風格,就是華麗卻空洞的文學創作。這其中,有一個人的詩歌創作顯得尤為不同。別人寫宮體詩,他寫田園山水詩。
這個人,就是王績。
王績這個人其實挺複雜。他的家族是一個儒學大家,他本人呢,從隋朝到唐朝,也都出去當過官。但是後來,他就棄儒從道,歸隱東皋,自號東皋子。現存王績詩歌作品中,寫山水田園,寫隱居的詩歌作品有一百多首。數量在初唐詩人中是最多的。
王績的詩,從內容方面來說,就是寫山水田園,寫歸隱,不寫宮體詩那樣的奉承、應制詩;從風格來看,是清新、自然、樸素、真摯。而從文化傳承來看,王績上承陶淵明的隱逸思想,下接李白的狂放姿態,至於他的山水田園詩,則對後來的王維、孟浩然、韋應物等人帶去了深遠影響。王績的代表作,我們最熟悉的是《野望》和《秋夜喜遇王處士》等。
請大家留意一下,我這裡用了“道”派,“佛”派還有下面要說到的“儒派”,這是我為了按照樓主的提問而自己創造的詞,所以看著很彆扭。意思是某些詩人的詩歌作品,分別帶有儒、釋、道的思想。大家能看明白就好哦,不要糾結具體用什麼詞來說。
“佛派”代表詩人,就是王梵志。
王梵志這個人在唐詩歷史裡不算是突出的一個,但確是特別的一個。他生活的年代,和上面提到的王績差不多。我們從他的名字裡的“梵”可以看出來,他是一個詩僧。寫詩的僧人。哈哈。
王梵志的詩最大的特點,就是樸實無華,大白話;內容以教化世人為主,比如孝經父母,尊重佛法,不要賭博,不要酗酒,不要貪心,不要奢侈等等,都是這類懲惡揚善的內容,目的就是為了教化民眾,宣揚佛法,移風易俗。當然,他的詩裡面,也有反映社會底層百姓疾苦的詩,也有對現實進行揭露和批判的詩。
現在有《王梵志詩校輯》一書出版。王梵志對後世的影響其實也挺大,後來的寒山、拾得、王維、白居易、皎然等等唐代詩人,都或多或少受到王梵志的影響。
這一派詩人數量眾多。因為它是中國文化的主流。
最重要的詩人,就是初唐四傑和陳子昂。初唐四傑,就是王勃,楊炯,盧照鄰和駱賓王,合稱王楊盧駱。
先說初唐四傑。這四個人都是“年少而才高,官小而名大”。他們代表了那些中下層的讀書人,既想入朝當大官以施展自己的平生才學和理想抱負,又多是仕途坎坷,命運波折。所以他們的詩歌作品裡,就經常是帶有憤慨不平的氣息。這其實也是我們古代文學的主基調。很多詩人,都是以為自己有治國平天下的本事,但事實上他們卻都不得志,所以,在他們的詩歌作品裡,我們就經常會讀到哀愁、悲憤等等這類的情感。他們四個人的代表作品,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楊炯《從軍行》、盧照鄰《長安故意》、駱賓王《在獄詠蟬》(不是《鵝》哦,哈哈)。
陳子昂呢,則是唐詩發展過程中極為重要的一個人。可以這麼說,沒有陳子昂,就沒有唐詩那麼輝煌的成就。因為,在陳子昂之前,唐代的文學創作,還是以六朝宮體詩那樣的空洞華麗詩風為主,而到了陳子昂,則是開始了主動的文學革新,他主張“風骨”、“興寄”,要回歸漢魏的剛健、雄渾、沉鬱。這樣的主張極為了不起。可以這麼說,因為有了陳子昂,才有了後來的盛唐詩,有了李杜,岑高等等偉大詩人的偉大作品問世。
陳子昂的代表作,最出名的就是《登幽州臺歌》,另外就是他的《感遇》組詩。
不管是初唐四傑,還是陳子昂,他們的心中,都是儒家的積極入世思想。都夢想著能夠施展自己的平生才學,以建功立業,治國平天下。儘管事實上他們都沒能實現心願,但是這樣的一種文化傳統,卻是一直延續至今的。
"初唐代表佛道儒詩風的詩人和詩人群體是什麼”?真不知你是怎麼想到這樣的語句的,你平常也是用這種不明不白的話和人交流的嗎?
熟讀古代詩詞的小阿蠻來回答,各位且細聽哦~~一、初唐的時間段
取目前最為世人接受的觀點:從唐朝建立(唐高祖武德初年),到唐睿宗朝(景雲年間公元712年前後),該階段的唐詩,是為初唐詩。
二、“道派”詩人及其代表作唐承六朝、隋而來,所以最開始的唐朝文壇,還是延續著六朝、隋朝的宮體詩風格,就是華麗卻空洞的文學創作。這其中,有一個人的詩歌創作顯得尤為不同。別人寫宮體詩,他寫田園山水詩。
這個人,就是王績。
王績這個人其實挺複雜。他的家族是一個儒學大家,他本人呢,從隋朝到唐朝,也都出去當過官。但是後來,他就棄儒從道,歸隱東皋,自號東皋子。現存王績詩歌作品中,寫山水田園,寫隱居的詩歌作品有一百多首。數量在初唐詩人中是最多的。
王績的詩,從內容方面來說,就是寫山水田園,寫歸隱,不寫宮體詩那樣的奉承、應制詩;從風格來看,是清新、自然、樸素、真摯。而從文化傳承來看,王績上承陶淵明的隱逸思想,下接李白的狂放姿態,至於他的山水田園詩,則對後來的王維、孟浩然、韋應物等人帶去了深遠影響。王績的代表作,我們最熟悉的是《野望》和《秋夜喜遇王處士》等。
三、“佛派”詩人及其代表作請大家留意一下,我這裡用了“道”派,“佛”派還有下面要說到的“儒派”,這是我為了按照樓主的提問而自己創造的詞,所以看著很彆扭。意思是某些詩人的詩歌作品,分別帶有儒、釋、道的思想。大家能看明白就好哦,不要糾結具體用什麼詞來說。
“佛派”代表詩人,就是王梵志。
王梵志這個人在唐詩歷史裡不算是突出的一個,但確是特別的一個。他生活的年代,和上面提到的王績差不多。我們從他的名字裡的“梵”可以看出來,他是一個詩僧。寫詩的僧人。哈哈。
王梵志的詩最大的特點,就是樸實無華,大白話;內容以教化世人為主,比如孝經父母,尊重佛法,不要賭博,不要酗酒,不要貪心,不要奢侈等等,都是這類懲惡揚善的內容,目的就是為了教化民眾,宣揚佛法,移風易俗。當然,他的詩裡面,也有反映社會底層百姓疾苦的詩,也有對現實進行揭露和批判的詩。
現在有《王梵志詩校輯》一書出版。王梵志對後世的影響其實也挺大,後來的寒山、拾得、王維、白居易、皎然等等唐代詩人,都或多或少受到王梵志的影響。
四、儒派詩人及其代表作這一派詩人數量眾多。因為它是中國文化的主流。
最重要的詩人,就是初唐四傑和陳子昂。初唐四傑,就是王勃,楊炯,盧照鄰和駱賓王,合稱王楊盧駱。
先說初唐四傑。這四個人都是“年少而才高,官小而名大”。他們代表了那些中下層的讀書人,既想入朝當大官以施展自己的平生才學和理想抱負,又多是仕途坎坷,命運波折。所以他們的詩歌作品裡,就經常是帶有憤慨不平的氣息。這其實也是我們古代文學的主基調。很多詩人,都是以為自己有治國平天下的本事,但事實上他們卻都不得志,所以,在他們的詩歌作品裡,我們就經常會讀到哀愁、悲憤等等這類的情感。他們四個人的代表作品,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楊炯《從軍行》、盧照鄰《長安故意》、駱賓王《在獄詠蟬》(不是《鵝》哦,哈哈)。
陳子昂呢,則是唐詩發展過程中極為重要的一個人。可以這麼說,沒有陳子昂,就沒有唐詩那麼輝煌的成就。因為,在陳子昂之前,唐代的文學創作,還是以六朝宮體詩那樣的空洞華麗詩風為主,而到了陳子昂,則是開始了主動的文學革新,他主張“風骨”、“興寄”,要回歸漢魏的剛健、雄渾、沉鬱。這樣的主張極為了不起。可以這麼說,因為有了陳子昂,才有了後來的盛唐詩,有了李杜,岑高等等偉大詩人的偉大作品問世。
陳子昂的代表作,最出名的就是《登幽州臺歌》,另外就是他的《感遇》組詩。
不管是初唐四傑,還是陳子昂,他們的心中,都是儒家的積極入世思想。都夢想著能夠施展自己的平生才學,以建功立業,治國平天下。儘管事實上他們都沒能實現心願,但是這樣的一種文化傳統,卻是一直延續至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