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15年底,為錄製《我們正青春》節目準備的一篇講稿,應該可以較好的回答這個問題。
大家好,我是中國極地研究中心南極天文學研究室的一名研究人員,主要從事南極天文研究和南極天文的建設工作。
人類的好奇心促使著人們不斷開拓對未知世界的探索,“南極”和“天文”這兩個詞彙給人的遐想也正基於此。
經常有人問我:“為什麼要去南極做天文研究?”,這就需要聽我慢慢道來。
天文觀測在中國歷史上曾經有過輝煌成就,到了近代,在現代天文學發展上卻是逐步落後。我們都知道,望遠鏡的觀測能力與其口徑的平方成正比。目前中國主要的光學天文裝置是國家天文臺興隆觀測站的2.16米望遠鏡,麗江的2.4米望遠鏡和有效口徑4米的大天區面積多目標光纖光譜天文望遠鏡 LAMOST(郭守敬望遠鏡),而國外目前使用的主流裝置的口徑已經達到8米至10米量級。
歐美望遠鏡分佈在美國加州和夏威夷、歐洲迦納利群島及南美智利的一些高山和荒漠地帶。這些地區突出的特點是氣候寒冷乾燥,使得天體的光被大氣吸收得少,大氣透過率就比較高。同時大氣比較穩定,成像清晰、抖動少。
中國處於亞歐大陸的東部、太平洋的西岸,具有東亞季風氣候,晴天少、空氣溼潤、大氣不穩定等特點,不利於天文觀測。除了近代以來科學技術上的差距外,中國天文發展落後的另一個原因是中國沒有優良的天文觀測臺址。
實際上在地球上無論臺址條件多麼好,大氣層的存在始終影響著天文觀測,這也是歐美大力發展空間天文的原因。如今,南極提供了一條新的道路,不必上太空也可以實現非常好的天文觀測。
2005年,中國南極科考隊到達了南極冰穹A(Dome-A)地區,建立了中國南極崑崙站。Dome-A位於南極大陸內部,是南極冰蓋的最高點,海拔超過4000米,空氣乾燥、寒冷、穩定。後續研究表明,Dome-A地區的大氣透過率超過夏威夷的 Mauna Kea( Mauna Kea是夏威夷的最高峰,建有世界上最大最先進的天文臺),甚至打開了太赫茲觀測視窗。南極崑崙站太赫茲波段的觀測視窗,是地球上其它天文觀測臺址絕無僅有的。
Dome-A的大氣邊界層的高度平均為13.9米,這就意味著如果把一個望遠鏡放在一個14、15米的高度,望遠鏡不受地面空氣的影響,可以實現類似於太空的觀察條件。此外,南極另一個優勢是極夜。研究人員可以在極夜期間進行連續幾個月不間斷的天文觀測以及時域天文學研究。因此可以說Dome-A地區是地球上最好的天文觀測臺址。
2007至2008年,中國天文學家就在 Dome A部署了一系列天文科考裝置以及中國之星天文小望遠鏡陣( CSTAR)和南極巡天望遠鏡(AST3),進行臺址調查和南極時域天文學的初步研究。雖然 CSTAR的口徑僅有14公分,但它已經發現了200到300顆變星,其中就有太陽系外行星的候選者。
2011年,為了更好地促進南極天文發展,國家海洋局決定在中國極地中心成立專門的天文研究機構—南極天文學研究室。根據南極天文發展路線圖,研究人員正在部署臺址調查裝置和小型天文觀測裝置。
在國家發改委釋出的“十二五”期間重大科學技術設施工程中,中國南極崑崙站天文臺位列其中,目前處於專案立項階段。崑崙站天文臺的兩臺主幹裝置—2.5米的大視場光學紅外望遠鏡 KDUST和5米太赫茲望遠鏡DATE5,在未來5到10年,將是南極天文研究的工作重心這兩臺望遠鏡在崑崙站若能安裝成功並且順利出光,將極大提高中國天文在國際天文界的地位。
伴隨著極好的觀測條件的同時,是Dome-A的惡劣。Dome-A被稱為“不可接近之極”,不適合任何生命活動,這為天文臺的建設帶來挑戰。嚴酷的天氣使得科研人員在這裡僅有二十餘天的工作時間就需撤離,並且所有裝置的安裝除錯都需要在高原缺氧和嚴寒情況下操作。
雖然南極科考工作異常艱辛,但我覺得自己是非常幸運的。作為一名剛邁出校門的年輕人,就進入了一個嶄新的領域,參與籌建了一個新的研究部門,真可謂“三生有幸”!
南極天文事業很年輕,南極天文學研究室則更加年輕,我們正等待著更多的年輕人加入研究室,一起從事“正青春”的南極天文學研究。
下面是15年底,為錄製《我們正青春》節目準備的一篇講稿,應該可以較好的回答這個問題。
大家好,我是中國極地研究中心南極天文學研究室的一名研究人員,主要從事南極天文研究和南極天文的建設工作。
人類的好奇心促使著人們不斷開拓對未知世界的探索,“南極”和“天文”這兩個詞彙給人的遐想也正基於此。
經常有人問我:“為什麼要去南極做天文研究?”,這就需要聽我慢慢道來。
天文觀測在中國歷史上曾經有過輝煌成就,到了近代,在現代天文學發展上卻是逐步落後。我們都知道,望遠鏡的觀測能力與其口徑的平方成正比。目前中國主要的光學天文裝置是國家天文臺興隆觀測站的2.16米望遠鏡,麗江的2.4米望遠鏡和有效口徑4米的大天區面積多目標光纖光譜天文望遠鏡 LAMOST(郭守敬望遠鏡),而國外目前使用的主流裝置的口徑已經達到8米至10米量級。
歐美望遠鏡分佈在美國加州和夏威夷、歐洲迦納利群島及南美智利的一些高山和荒漠地帶。這些地區突出的特點是氣候寒冷乾燥,使得天體的光被大氣吸收得少,大氣透過率就比較高。同時大氣比較穩定,成像清晰、抖動少。
中國處於亞歐大陸的東部、太平洋的西岸,具有東亞季風氣候,晴天少、空氣溼潤、大氣不穩定等特點,不利於天文觀測。除了近代以來科學技術上的差距外,中國天文發展落後的另一個原因是中國沒有優良的天文觀測臺址。
實際上在地球上無論臺址條件多麼好,大氣層的存在始終影響著天文觀測,這也是歐美大力發展空間天文的原因。如今,南極提供了一條新的道路,不必上太空也可以實現非常好的天文觀測。
2005年,中國南極科考隊到達了南極冰穹A(Dome-A)地區,建立了中國南極崑崙站。Dome-A位於南極大陸內部,是南極冰蓋的最高點,海拔超過4000米,空氣乾燥、寒冷、穩定。後續研究表明,Dome-A地區的大氣透過率超過夏威夷的 Mauna Kea( Mauna Kea是夏威夷的最高峰,建有世界上最大最先進的天文臺),甚至打開了太赫茲觀測視窗。南極崑崙站太赫茲波段的觀測視窗,是地球上其它天文觀測臺址絕無僅有的。
Dome-A的大氣邊界層的高度平均為13.9米,這就意味著如果把一個望遠鏡放在一個14、15米的高度,望遠鏡不受地面空氣的影響,可以實現類似於太空的觀察條件。此外,南極另一個優勢是極夜。研究人員可以在極夜期間進行連續幾個月不間斷的天文觀測以及時域天文學研究。因此可以說Dome-A地區是地球上最好的天文觀測臺址。
2007至2008年,中國天文學家就在 Dome A部署了一系列天文科考裝置以及中國之星天文小望遠鏡陣( CSTAR)和南極巡天望遠鏡(AST3),進行臺址調查和南極時域天文學的初步研究。雖然 CSTAR的口徑僅有14公分,但它已經發現了200到300顆變星,其中就有太陽系外行星的候選者。
2011年,為了更好地促進南極天文發展,國家海洋局決定在中國極地中心成立專門的天文研究機構—南極天文學研究室。根據南極天文發展路線圖,研究人員正在部署臺址調查裝置和小型天文觀測裝置。
在國家發改委釋出的“十二五”期間重大科學技術設施工程中,中國南極崑崙站天文臺位列其中,目前處於專案立項階段。崑崙站天文臺的兩臺主幹裝置—2.5米的大視場光學紅外望遠鏡 KDUST和5米太赫茲望遠鏡DATE5,在未來5到10年,將是南極天文研究的工作重心這兩臺望遠鏡在崑崙站若能安裝成功並且順利出光,將極大提高中國天文在國際天文界的地位。
伴隨著極好的觀測條件的同時,是Dome-A的惡劣。Dome-A被稱為“不可接近之極”,不適合任何生命活動,這為天文臺的建設帶來挑戰。嚴酷的天氣使得科研人員在這裡僅有二十餘天的工作時間就需撤離,並且所有裝置的安裝除錯都需要在高原缺氧和嚴寒情況下操作。
雖然南極科考工作異常艱辛,但我覺得自己是非常幸運的。作為一名剛邁出校門的年輕人,就進入了一個嶄新的領域,參與籌建了一個新的研究部門,真可謂“三生有幸”!
南極天文事業很年輕,南極天文學研究室則更加年輕,我們正等待著更多的年輕人加入研究室,一起從事“正青春”的南極天文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