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夏日的樹洞

    感謝邀請,說實話我沒怎麼看到這個題目後面的例子,您的意思是公交車存在不文明行為,有人總批評他人卻從未反思自己也在犯同樣的錯誤嗎?這是一種很常見卻不合理的現象,說它常見是因為我們每天都能看到,說它不合理是因為它和我們從小就開始學的道理衝突,我們從小就學《論語》裡的“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舊唐書》裡的“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但這些東西長大後被我們忘得一乾二淨。

    為什麼會發生這種情況,我想大概是因為自私吧,自私的人只允許自己做不文明的行為,不允許他人做不文明的行為。有時候你去找這種人理論,他好像完全不記得自己做過這些事,他可能是真的不記得,因為做的多了,就不放在心上了。

    至於如何避免這種情況繼續發生,首先我們要做好自己,不管別人怎麼做,我們要堅守自己內心的良知,然後看到不文明的行為要勇於制止,我們不僅要做文明社會的堅守者也要做文明社會的促進者。

  • 2 # 天空171041

    人嘛,總想得到別人的尊重,沒有人會希望自己得到別人的批評,或者說別人用異樣的目光去看我們,這是很正常的心理特徵!

    正如你所說的,別人總是用一些公共的問題或者事情去批評別人,無非就是想要轉移人們的視線啊,更多的目光轉移到被批評者的身上,從而讓自己得到一種所謂的解脫,像這種事情,相信在我們日常生活中非常的普遍!

    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無論是開車的朋友還是騎車的朋友,在過紅綠燈的時候都會看到,一些騎電動車的老人或者說婦女,他們看到前面明明是紅燈,但是依然看看兩邊沒有車的情況下,他們會快速的透過,即便有車,他們也好像沒有看到一樣,依然我行我素的過著自己的紅綠燈,當然,在這裡我並不是說所有的朋友都是這樣違章出行的,但是有很多的人,他們是至交通法與不顧、至自身的安全和他人的安全與不顧來過著自己所謂的紅綠燈,我相信大部分人的視力應該沒有太大的問題,即便有問題也不應該是所有的人都有問題吧!

    他們只是看到別人過,我就過!抱著這種僥倖的心理,過著紅綠燈,如果一旦發生交通意外,他們反而要責備別人,你是汽車,你應該讓著我的電車,或者說你撞到了我,你就應該負責,相信這樣的情況應該是屢見不鮮的!

    對於這個問題,在我看來,利用一些公共的問題、公共的事情,去一味的指責別人的人,他們應該適當的提高自身的素質,同時進行一下自我反省,別總是指責別人,應該看看自己是不是有不對的地方?你說呢?

  • 3 # 楊永湘203

    公共問題關係到所有的人,如果有不是,大家都來批評和關心是好事,有利於營造較好一點的環境。

    作為個人,每個人都有或多或少的不同缺點,如果作為個人有缺點就沒有資格去批評公共問題,估計全社會找不出一個有資格的人,那會很不對頭。在公共場所維護正義的,有時候或許是個一身缺點錯誤的人。自檢和維護公義是不能捆綁在一起的。

  • 4 # 蘭羽屏

    因每個人接受的教育不同,所以就會出現不同的性格,不同的涵養,不同的世界觀和不同的處理事情的方式方法。

    近年有關公交車的事情始終是大家茶餘飯後談論的話題。大家都談論“公德”“尊老愛幼”,談論年輕人要讓座。談論個別老人認為年輕人不讓座就是不尊老,就可以罵你、打你。甚至有一老人為一張座位激動的連抽了一個年輕人4個嘴巴,自己倒地而亡。

    這都是為什麼呢?假設說,這年輕人是這老人的孫子,老人會捨得這樣打他嗎?假如年輕人的長輩看到了自己的孫子被人無故的打了,人家是何等的心疼。說穿了人是自私的,為了維護自己的利用,可以不惜一切犧牲他人的利用。這也是不被道德所認可的行為。

    我很佩服那位70多歲的老人,乘坐地鐵,身上佩戴了個DIY顯示牌“勿需讓座”。讓人感慨。還有一位阿婆上公交車,有人給她讓位了,她一邊道謝,一邊把準備好的玫瑰花送給讓位子的人。我相信所有的年輕人都願意為這樣的老人讓座。因為,他們懂得“尊重”。

  • 5 # 王心傲

    其實生活中有很多這樣的事情,那麼為什麼人總愛拿公共的問題或者事情去批評別人了,其實無非是這兩個原因。

    01透過批評他人,獲得優越感

    很多人他們在生活中或者職場中,可能是非常缺乏別人的認可和肯定的,但是每個人他又有這一項需求,那麼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呢?

    很多人就開始從對別人的批評中去滿足這種感覺。他們覺得如果我批評了別人,證明了我比他好,那麼就體現了我的重要性,我的優越感。

    02透過批評別人,掩飾自己的無能

    我之前工作的時候,經常會碰到這樣的情況。

    就是我給其他的客戶做了一些方案,其實這個方案是沒有什麼問題的,但是每次把方案提交過去的時候,這些老闆都會可以找一些問題出來,但他所提的問題卻又是是無關緊要的。

    後來我就明白了,其實他們並不是真的要找一些問題,而是為了掩飾自己的無能,如果說我給的方案他們馬上就透過的話,那就會顯得自己沒有權威,沒有深度。

    他們透過這種方式,來表現的自己好像很懂,很專業一樣。透過批評別人,找一些毛病來掩飾自己的無能。

  • 6 # 精準健康倡導者廖皓磊

    每個人的高度是不同的?看到的東西是不同的?

    每個人看問題的角度是不同的?自然會“橫看成嶺側成峰”?

    提這個問題的人的心理——以為全世界人的看法都與他自己的相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李易峰最近沒有上快樂大本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