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大海142581829

    農業怎麼革命,轉基因嗎,小麥馴服是變野為家,讓它自然雜交。而轉基因從根本上人為改變,對人類有什麼影響還不能確定,所以農業革命須熺謹,今天別人送的幾個玉米好難吃,街上菜不想吃,農業,請不要革命

  • 2 # 王牌農業

    樓主提出的這個問題,猛然一看,估計很多人都不知道樓主說的是什麼吧!

    下面我為大家介紹介紹吧

    這個觀點出自以色列著名歷史學家尤瓦爾·赫拉利的力作《人類簡史:從動物到上帝》一書,該書於2012年以希伯來文出版,很快就被翻譯成近30種文字,在全世界發行,僅在國內的發行量都已經突破了500萬冊。該書從物理學、化學、生物學、人類學、生態學、政治學、文化學和心理學等學科的角度,對作為一個物種的智人乃至整個人類社會的來龍去脈,做出全方位的考察和預測。作者把這麼多“硬科學”結合起來,用不到500頁的篇幅寫出了從石器時代智人煙花直到21世紀政治和技術革命的一整部人類史,並且裡面很多觀點已經離開“歷史”而走向了“哲學”,並且不只是歷史哲學,還包括很多人生哲理,用“曠世奇作”來形容也不為過。作者也憑此書聞名於世,並被譽為青年怪才、全球矚目的新銳歷史學家。

    關於這個觀點的提出,是在本書的第二部分 農業革命。一開始,作者就提出了農業革命就是史上最大的騙局,認為在智人時代,狩獵採集的生活非常舒適和有意義,智人大概只需要每三天打一次獵,每天採集3~6小時就足以養活整個部落了,剩下來的大把時間,可以用來聊聊八卦、講講故事,跟孩子玩,或者就是放鬆放鬆,就像動畫片《瘋狂原始人》前期描述的那樣,生活非常愜意。而當人類進入農業社會後,農業革命所帶來的非但不是輕鬆生活的新時代,反而讓農民過著比採集者更辛苦、更不滿足的生活。由於農業革命讓人類的食物總量增加,但量的增加並不代表吃得更好、過得更悠閒,反而只是造成人口爆炸,而且產生一群養尊處優、嬌生慣養的精英分子。所以作者認為農業革命的到來,使得農民的工作要比以前的採集者更辛苦,而且到頭來的飲食還要更糟,所以說農業革命是史上最大的一樁騙局

    為了證明這個觀點,就以小麥的馴化為例來說明這個問題。作者認為小麥之所以能從一種野草並且只在中東很小的一個區域迅速發展到全世界(不到一萬年的時間),其秘訣就在於操縱智人為其所用,主要有一下幾種方式:

    小麥不喜歡大小石頭,所以智人得把田地裡的勢頭撿乾淨搬出去,搞得腰痠背疼;小麥不喜歡與其他植物分享空間、水和養分,所以我們看到男男女女在烈日下整天除草;小麥會得病,所以智人得幫忙驅蟲防病;小麥對蝗蟲、兔子等毫無抵抗力,所以智人不得不守衛保護;小麥會渴,所以人類得大老遠從湧泉或溪水中把水引來,為它止渴;小麥會餓,所以智人得蒐集動物糞便,用來滋養小麥生長的土地。

    所以作者認為:人類以為自己馴化了植物,但其實是植物馴化了智人

    如何反駁?

    其實,要反駁這個觀點也很簡單。人類和小麥之間不存在誰利用誰的問題,而是互利共贏的。人類需要小麥的種子填飽肚子,避免忍飢挨餓,並獲得更好的發展,而小麥需要確保自己種群的延續,就需要人類的呵護和保護。這種互利共贏的現象在自然界是普遍存在,比如有種螞蟻和蚜蟲之間就存在這種關係,螞蟻為蚜蟲驅趕天敵,保護蚜蟲專心取食,不斷繁衍後代,而蚜蟲在取食的同時又分泌一些蜜露供螞蟻取食,並吸引更多的螞蟻來為它提供保護。螞蟻在獲得足夠的蜜露作為食物後,又能促進自己種群的繁衍壯大。這是一種互利共贏,互相促進,不斷髮展的。人類和小麥之間也是一樣,人類從小麥中獲得了足夠的食物,種群不斷擴大,就需要更多的小麥,隨之人類就會不斷的種植小麥,小麥的種群也得到擴大,確保了種群的延續。並且,這裡面,人類還佔據這一定的主動性,如果小麥不能提供足夠的食物,人類就會毫不猶豫的拋棄它,而去尋找其他可替代的品種。

    關於作者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西江苗寨演員比遊客多,是真的嗎?它會成為第二個雪鄉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