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9
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1426028711502

    首先引用原文:子疾病,子路請禱。子曰:“有諸?”子路對曰:“有之。誄曰:‘禱爾於上下神祗。’”子曰:“丘之禱久矣。”

    《論語》的問題,各章之間往往使互相發明的,不能僅僅侷限於一章或某一句話。比如本章,首先要明白的孔子對鬼神的態度是存而不論的,那麼,孔子自然不會有求於鬼神。因此,本章依然是展示孔子對鬼神的看法。

    小病曰“疾”,大病曰“病”,這裡用“疾病”,還是偏義副詞的用法,說孔子病的比較重了。

    子路很擔心,“請禱”。“禱”,《說文》:“告事求福也”,就是求神祈福的意思。楊譯成“祈禱”,錢譯成“禱告”,都不準確。

    孔子問:“有諸?”不僅是問有這回事嗎?更進一步地,是問求神祈福是否對疾病有用。孔子既然不語怪、力、亂、神,怎麼可能為了自己疾病求神祈福呢?子路沒有聽出後一種意思,說“有之”,可見他僅僅讀懂了前一個意思。

    “誄”,通“讄”,本指累其功德以求福,這裡指讄文。“禱爾於上下神祗”,就是為你向天上地下的神袛求福。

    孔子給了一個奇怪的回答:“丘之禱久矣”。楊伯峻的翻譯“我早就祈禱過了”很離譜,缺乏對原文的忠實性。錢穆在註釋中說:“孔子謂我日常言行,無不如禱神求福,素行合於神明”,還稍微靠譜點,至少指出了孔子所謂的“禱”不離日常言行。

    其實,只要明白前面的“子張學幹祿”,就知道福運、福氣對孔子、儒家來說只在自己,不在他人、乃至鬼神。這樣,就不難明白孔子為什麼回答“丘之禱久矣”。《詩·大雅·文王》有“永言配命,自求多福”,孔子的“禱久矣”,就是“自求”久矣,這裡,孔子取“禱”的“求福”義。“自求”,就是“君子求諸己”。對於孔子來說,福氣、福運都是隻和自己有關,是自己“求”來的,不需要藉助任何神明。

    【芥裡白話譯文】

    孔子病重。子路請求為孔子求神祈福。孔子說:“有這回事嗎?”子路回答:“有的。讄文說:‘為你向天上地下的神袛求福。’”孔子說:“那我一直都在‘求福’。”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食品包裝上必須註明哪些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