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天和Auto

    減振_懸架有必然聯絡嗎?內容概述:懸架一般理解,減振器與彈性元件概念,普通代步汽車需要什麼。

    談論汽車時總會提及底盤或者「懸架」,常見型別包括麥弗遜、多(3)連桿、雙橫臂、雙A臂、四連桿、五連桿等等;以及級別比較低的扭力梁非獨立式懸架,以及過載車型和越野車比較常用的整體橋式非獨立懸架。這些是不同型別懸架的名稱與特點,但是影響的到底是什麼呢?——車身姿態控制,或者說是操控極限,下面看一組圖片。

    圖1:麥弗遜懸架(前懸主要型別)

    圖2:三連桿式獨立懸架

    圖3:扭力梁式非獨立懸架

    圖4:獨立懸架與非獨立懸架控制姿態水平差異

    圖5:動態概念差異

    關於不同型別懸架結構的差異應該無需贅述了,這裡只簡單提幾種懸架的特點:麥弗遜不佔空間,雙A臂等於麥弗遜PLUS,所謂的多連桿均為三連桿,四連桿對車身姿態控制更理想,五連桿能實現後輪隨動轉向,整體橋強度高適合重型車輛。然而對於在平整的鋪裝路面以溫和駕駛為主的代步汽車,其實決定舒適體驗差異的不是結構,而是兩個核心總成。

    彈性元件螺旋彈簧,扭杆彈簧,鋼板彈簧,空氣彈簧等等。

    連線車身框架(底盤)與車輪的是什麼結構?毫無疑問正是螺旋彈簧,汽車不可能直接剛性連線車輪,否則路面的起伏會透過“連桿·擺臂”直接衝擊車身;車輛不僅僅會非常顛簸,同時鋼材結構會快速的出現金屬疲勞導致斷裂。所以連線、支撐、緩衝、減振的正是各類彈簧,那麼舒適性由什麼決定呢?

    眾所周知,使用鋼板彈簧的貨車往往會很顛簸,主攻操控的轎跑車使用的螺旋彈簧也會比較顛簸,但是普通的家用代步汽車卻會比較“柔和”。導致這種差異的原因正是彈性元件的硬度(強度)不同,說白了想要舒適一些的汽車就需要軟硬適中的彈簧,隨後才是各類輔助結構的加持。

    減振器&懸架螺旋彈簧被壓縮後會高頻率伸縮,車身壓過起伏路面一次會上下起伏很多次,結果會怎樣呢?

    曾經的汽車是沒有減振器的,車輛的連線只有各類彈簧。結果造成了開車像是開船,用四個字總結就是「一晃三搖」,普通人乘坐汽車是很容易暈車的。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就得降低彈簧彈跳的頻率,說白了就是要約束彈簧,這一物件就叫做「減振器」——功能如下。

    總結:螺旋彈簧的硬度決定了車輛的舒適標準,減振器合理控制起伏頻率實現平穩執行,這才是實現普通家用汽車駕乘高品質的核心。而各類懸架結構是在高速駕駛或極限操控時,車輛的操控(失控)極限,說白了更像是為了提升駕駛樂趣的存在。所以有些使用四五連桿的汽車不見得會舒適,使用扭力梁懸架的小車不見得會很差,車型特點不同則取向不同,不能單純以懸架型別評價車輛舒適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麼減少蘋果筆記本的系統記憶體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