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9405259858110

    古漢語中表示“走”動作的詞語不少,但意義各異:

    行:行走;在堂上小步走。唐 韓愈《師說》:“孔子曰:‘三人行,則必有吾師。’”

    步:在堂下舉足慢慢走;徒步,行走。《史記 項羽本紀》:“乃令騎皆下馬步行,持短兵接戰。”(垓下之圍)

    趨:跑,快走。明 方苞《左忠毅公軼事》:“史噤不敢發聲,趨而出。”

    小步快走,表示恭敬。《觸龍說趙太后》:“入而徐趨,至而自謝。”

    奔向,趨向。宋 文天祥《後序》:“夜趨高郵,迷失道,幾陷死。”

    在門外快步走。(《爾雅 釋宮》)

    走:跑,逃跑。唐 杜甫《石壕吏》:“老翁逾牆走,老婦出門看。”

    奔向,趨向。唐 杜牧《阿房宮賦》:“驪山北構而西折,直走咸陽。”

    在中廳疾行。(《爾雅 釋宮》)

    踱:漫步行走。《儒林外史》第三回:“范進一步一踱的東張西望,在那裡尋人買。”

    奔:急走,跑。《聊齋志異 狼三則》:“屠乃奔倚其下。”

    在大路上疾行。(《爾雅 釋宮》)

    跋:翻山越嶺,在草叢山林中走。《左傳 襄公二十八年》:“跋涉山川,蒙犯霜露。”

    涉:徒步渡水,在水中走。《呂氏春秋 察今》:“循表而夜涉。”

    渡深過膝的水。(《爾雅 釋水》)

    厲:渡深過腰的水。《詩經 邶風 匏有苦葉》:“深則厲,淺則揭。”

    揭:提起衣服渡過潛水(不脫衣服涉水)。《詩經 邶風 匏有苦葉》:“深則厲,淺則揭。”

    蹌:有節奏的走動。《詩經 齊風 猗嗟》:“巧趨蹌兮。”

    跕:託著鞋走路。《史記 貨殖列傳》:“女子則鼓鳴瑟,跕履遊媚富貴。”

    跑:急走,奔逃。唐 馬戴《邊將》:“紅韁跑駿馬,金鏃掣秋鷹。”

    蹽(liao):迅速地走;偷偷地走開。

    過:走過,經過。《孟子 梁惠王上》:“有牽牛而過堂下者。”(《齊桓晉文之事》)

    邁:行,前進。《詩經 王風 黍離》:“行邁靡靡,中心搖搖。”(後引申為跨步或大踏步走。)

    徙:步行。《易經 賁》:“舍車而徙。”

    蹣跚:腿腳不靈便,走路緩慢搖晃的樣子。唐 皮日休《上貞觀》:“天祿(獸名)行蹣跚。”

    姍姍:形容走路緩慢從容的姿態。《漢書 外戚傳》:“是耶,非耶?立而望之,偏何姍姍其來遲。”

    徙涉:光著腳涉水過河。唐 白居易《新豐折臂翁》:“大軍徙涉水如湯,未過十人二三死。”

    邋遢:行走的樣子。元 王子一《誤入桃園》第一折:“眼見得路迢迢,芒鞋邋遢,抵多少古道西風鞭瘦馬。”

    徜徉:自由自在來回行走。宋 曾鞏《墨池記》:“豈有徜徉肆恣,而又嘗自休乎此邪?”

    宋 蘇軾《武昌九曲亭記》:“相攜徜徉而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汽車超速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