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西藏定日縣正南方,喜馬拉雅中段的中尼邊境處。海拔8,848.13米,為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瑪”在藏語裡面,要論排行,是“第三”。“珠穆”是“女神”的意思,而“朗瑪”則是“第三”。“珠穆朗瑪峰”就是“第三女神”。 原來,“珠穆朗瑪”這個名字是展轉曲折得來的。珠峰原先的名字,來源於西藏廣為流傳的流傳一則神話。神話說喜馬拉雅山以珠峰為首的五座山峰,是五個姐妹,統稱“長壽五仙女”。其中,祥壽仙女(藏語為“扎西次仁瑪”)掌管人間的福壽;貞慧仙女(藏語為“米約羅桑瑪”)掌管農田耕作;翠顏仙女(藏語為“婷格協桑瑪”)掌管人間的“先知”神通;施仁仙女(藏語為“德迦卓桑瑪”)掌管畜牧生產;冠詠仙女(藏語“覺班真桑瑪”)掌管人間財寶。其中翠顏仙女是珠峰的主神,所以它曾被稱為“翠妃雪峰”(藏語為“扛屯停傑姆”)。 人們對珠峰的認識始自宋代。據藏人蔡巴·貢噶多吉所著的以手抄本傳世的藏文史籍史》記載,西藏佛教噶舉派高僧米拉日巴,曾在珠穆朗瑪峰一帶山中修行9年。那時尚無珠穆朗瑪峰之稱,《紅史》稱該地區為“拉齊”,稱這一地區的雪山為“拉齊扛”,故譯為“拉齊雪山”。 《蓮花遺教》是於公元1258年從地下出土有關蓮花生的傳記。該傳記在記載珠穆朗瑪峰地區時,仍然繼續以“拉齊”稱之。 十五世紀,噶舉派僧人桑吉堅贊所集錄的文學著作《米拉日巴道歌集》,對珠峰地區記載尤其具體、形象,稱珠穆朗瑪峰所在地為“頂多雪”。認為這個雪山連綿之地,是“在西藏和尼泊爾交界處的最為罕見和稀有的地區”,是“渾然天成的財寶之地”。其冰川雪峰之多,就好似“被水晶圍牆所環繞一樣”。對“頂多雪”地區包括珠峰在內的五座山峰,《道歌集》中都有詳細記述,並且生動地描繪道:“直入天空的三角形雪山巍峨高聳,她那象鵬鳥的頭部,裝飾著水晶飾物,這些水晶飾物閃耀著日月般的熠熠光輝;她的上方飄浮著潔白的流雲,她的頭部還在雲中輕輕飄動;她的下方則鑲著五色斑斕的彩虹;其中部的山崖岩石搖曳著碧玉般的眉毛;在她的腳下,則遮蓋著霧氣煙雲。”不但如此,《道歌集》對“長壽仙女五姐妹”的排列次序也作了記載。 公元1708年7月4日至公元1717年元旦,清康熙皇帝決定大規模地開展全國性測量工作,以便繪製地圖。對於西藏,是根據多種確切的資料編繪,並由康熙皇帝直接派遣幾名受過訓練、懂得數學知識的韃靼人測量了全程距離的。 公元1717年,中國測量人員在珠穆朗瑪峰地區測繪地圖,正式發現了她是世界上最高的山峰。 公元1721年,清朝政府編繪的《皇輿全覽圖》採用“朱姆朗馬阿林”這個名字來命名珠峰,並精確地標出了其具體位置。“朱姆朗馬阿林”是藏滿語音的合譯,“朱姆朗馬”系藏語,“阿林”系滿語,意為“山”,這是珠穆朗瑪峰最早的漢譯名稱。 公元1748年,清朝政府出版的《乾隆內府輿圖》中,將“朱姆朗馬阿林”改為“珠穆朗瑪阿林”。在藏語中,“珠穆”是女神的意思,“朗瑪”是排行第三的意思,因此,“珠穆朗瑪阿林”就是第三神女之峰的意思。其所以作這樣的詮釋,是根據《米拉日巴道歌集》關於珠峰位居五峰中央的記載。 到了清朝同治年間,《皇朝大清一統輿圖》中,“珠穆朗瑪阿林”又被標作“珠穆朗瑪山”。 但是國外一些地圖中,珠穆朗瑪峰卻被標名為“埃弗勒斯峰”。原來,在公元1852年,擔任英國測繪局局長的埃弗勒斯,在未經清政府許可的情況下,擅自對喜馬拉雅山進行測繪。公元1855年,英國透過其所出版的地圖,宣稱他們“發現”了喜馬拉雅山的最高峰,並以“埃弗勒斯”命名。 珠穆朗瑪峰的名字從民間傳說到正式命名是經歷了漫長的歷史過程的。雖然華人對珠峰的科學考察近代才較詳盡,但是正式發現她是世界上最高峰還是比英華人早138年,華人命名珠峰也比英華人早134年。
位於西藏定日縣正南方,喜馬拉雅中段的中尼邊境處。海拔8,848.13米,為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瑪”在藏語裡面,要論排行,是“第三”。“珠穆”是“女神”的意思,而“朗瑪”則是“第三”。“珠穆朗瑪峰”就是“第三女神”。 原來,“珠穆朗瑪”這個名字是展轉曲折得來的。珠峰原先的名字,來源於西藏廣為流傳的流傳一則神話。神話說喜馬拉雅山以珠峰為首的五座山峰,是五個姐妹,統稱“長壽五仙女”。其中,祥壽仙女(藏語為“扎西次仁瑪”)掌管人間的福壽;貞慧仙女(藏語為“米約羅桑瑪”)掌管農田耕作;翠顏仙女(藏語為“婷格協桑瑪”)掌管人間的“先知”神通;施仁仙女(藏語為“德迦卓桑瑪”)掌管畜牧生產;冠詠仙女(藏語“覺班真桑瑪”)掌管人間財寶。其中翠顏仙女是珠峰的主神,所以它曾被稱為“翠妃雪峰”(藏語為“扛屯停傑姆”)。 人們對珠峰的認識始自宋代。據藏人蔡巴·貢噶多吉所著的以手抄本傳世的藏文史籍史》記載,西藏佛教噶舉派高僧米拉日巴,曾在珠穆朗瑪峰一帶山中修行9年。那時尚無珠穆朗瑪峰之稱,《紅史》稱該地區為“拉齊”,稱這一地區的雪山為“拉齊扛”,故譯為“拉齊雪山”。 《蓮花遺教》是於公元1258年從地下出土有關蓮花生的傳記。該傳記在記載珠穆朗瑪峰地區時,仍然繼續以“拉齊”稱之。 十五世紀,噶舉派僧人桑吉堅贊所集錄的文學著作《米拉日巴道歌集》,對珠峰地區記載尤其具體、形象,稱珠穆朗瑪峰所在地為“頂多雪”。認為這個雪山連綿之地,是“在西藏和尼泊爾交界處的最為罕見和稀有的地區”,是“渾然天成的財寶之地”。其冰川雪峰之多,就好似“被水晶圍牆所環繞一樣”。對“頂多雪”地區包括珠峰在內的五座山峰,《道歌集》中都有詳細記述,並且生動地描繪道:“直入天空的三角形雪山巍峨高聳,她那象鵬鳥的頭部,裝飾著水晶飾物,這些水晶飾物閃耀著日月般的熠熠光輝;她的上方飄浮著潔白的流雲,她的頭部還在雲中輕輕飄動;她的下方則鑲著五色斑斕的彩虹;其中部的山崖岩石搖曳著碧玉般的眉毛;在她的腳下,則遮蓋著霧氣煙雲。”不但如此,《道歌集》對“長壽仙女五姐妹”的排列次序也作了記載。 公元1708年7月4日至公元1717年元旦,清康熙皇帝決定大規模地開展全國性測量工作,以便繪製地圖。對於西藏,是根據多種確切的資料編繪,並由康熙皇帝直接派遣幾名受過訓練、懂得數學知識的韃靼人測量了全程距離的。 公元1717年,中國測量人員在珠穆朗瑪峰地區測繪地圖,正式發現了她是世界上最高的山峰。 公元1721年,清朝政府編繪的《皇輿全覽圖》採用“朱姆朗馬阿林”這個名字來命名珠峰,並精確地標出了其具體位置。“朱姆朗馬阿林”是藏滿語音的合譯,“朱姆朗馬”系藏語,“阿林”系滿語,意為“山”,這是珠穆朗瑪峰最早的漢譯名稱。 公元1748年,清朝政府出版的《乾隆內府輿圖》中,將“朱姆朗馬阿林”改為“珠穆朗瑪阿林”。在藏語中,“珠穆”是女神的意思,“朗瑪”是排行第三的意思,因此,“珠穆朗瑪阿林”就是第三神女之峰的意思。其所以作這樣的詮釋,是根據《米拉日巴道歌集》關於珠峰位居五峰中央的記載。 到了清朝同治年間,《皇朝大清一統輿圖》中,“珠穆朗瑪阿林”又被標作“珠穆朗瑪山”。 但是國外一些地圖中,珠穆朗瑪峰卻被標名為“埃弗勒斯峰”。原來,在公元1852年,擔任英國測繪局局長的埃弗勒斯,在未經清政府許可的情況下,擅自對喜馬拉雅山進行測繪。公元1855年,英國透過其所出版的地圖,宣稱他們“發現”了喜馬拉雅山的最高峰,並以“埃弗勒斯”命名。 珠穆朗瑪峰的名字從民間傳說到正式命名是經歷了漫長的歷史過程的。雖然華人對珠峰的科學考察近代才較詳盡,但是正式發現她是世界上最高峰還是比英華人早138年,華人命名珠峰也比英華人早13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