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文人草堂
-
2 # JoooelChen
把文藝復興和馬可波羅東方見聞的遊記聯絡起來是很牽強的,眾所周知文藝復興是對西方古典時期藝術文學的再復興或者稱再發現,是本著西方人對祖先的崇敬而自下而上產生的一股思想啟蒙的力量而產生的偉大時代,其在歷史上所產生的作用對整個人類文明的推動作用是不可估量的,沒有文藝復興不會有對現實主義的關注和對神學宗教的批判,更不會有科學革命乃至工業革命的先導,世界也就不是今天你所看到的樣子了。
文藝復興的發生主要成因有2個,第一是發生於14世紀歐洲的黑死病,這場災難間接或直接的奪走了歐洲三分之一的人口,歐洲人終於意識到了過去中世紀所建立起來的神學信仰在天災人禍面前是多麼不堪一擊,此後過了約一個世紀再當歐洲人回望這場災難總會有人幡然醒悟進而對所謂的上帝宗教進行批判,這其中比較有名的有但丁的《神曲》和薄伽丘的《十日談》,都是借黑死病的災難去隱喻的諷刺中世紀天主教的黑暗本質。
而第二個成因則可以歸結為東羅馬帝國的滅亡,1453年也是一個歐洲歷史程序的重要節點,那一年發生的事情奠定了基督教世界和伊斯蘭世界的對抗愈演愈烈達到了巔峰,而拜占庭滅亡後雖然慘遭屠城但當時任然有不少古典時期的珍貴手稿典籍被偷偷帶到了歐洲,在此前的近千年世界裡,歐洲的文學藝術發展可以說幾乎停滯,而當他們再次見識到古人的智慧時無不為之啞然失色,他們驚恐的發現原來古人的文學藝術成就竟然不亞於身處中世紀的自己。從而使一部分人痴迷於再發現再復興屬於老祖宗的智慧結晶,而古典時期的多神教和中世紀的一神教則顯得格格不入,儘管如此他們任然表現出了對古典時期遺物的極大興趣,他們的藝術品往往被羅馬教會排斥為異端,但藝術家們儼然可以透過各種藝術品告訴當時的羅馬教廷:上帝的則歸於上帝,而凱撒的則歸於凱撒。政教應該分離,神權和俗權之爭早已應該互不干涉。藝術便只是藝術不應歸為為上帝的神蹟。如此才有了米開朗基羅的《大衛》和哥白尼的《日心說》來表達科學不等於神學。
回覆列表
個人談一點自己的看法,如果有什麼不對的地方,還請各位小夥伴指證。
很遺憾,個人認為,歐洲的文藝復興,也就是人文思想的解放,要早於中國,而題主所說的盜取一詞,也用的有些偏頗,只能說是刺激了西方文明的發展,促使了其快速的文化發展。
咱們知道,歐洲文藝復興對應的年代是什麼時候?
明末清初,說實話,那時候中國,還是處於封建禮教思想的禁錮下,甚至還泡在“八股文”的蜜罐裡,自詡文思通達,行雲流水呢。
當然,上面也說了,不可否認,馬可波羅在遊歷東方之後,確實帶給西方世界一個非常神秘的東方傳說,也促使很多人來到東方,探險,尋寶,加速了東西方文化的交匯與融合。
但是,歐洲文藝復興,其主要的底蘊內容,還是古羅馬,還有古希臘的那些珍貴文化遺產。
簡單說一下:西方文明,在經歷了強大的古羅馬帝國的消亡,歐洲開始了長達幾個世紀的思想禁錮的黑暗時期(這有點像宋代之後到民國之初,咱們國家的封建禮教時期)
之後,隨著社會生產力的逐漸提高,人們開始越來越不甘心,教會嚴格的神學管制,同時,人們也越來越懷念,古希臘、古羅馬的文化思想,強烈的希望復興歐洲文藝,於是,以但丁、達芬奇、莎士比亞為代表的一批先驅者,開始了漫長的歐洲文藝復興運動。
聽著,耳熟不?
是不是覺得和中國很像,中國,在春秋時期,文藝思想大解放,百家爭鳴,直到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開始了思想專制教育,到宋朝朱熹理學,將“存天理,滅人性”的封建禮教思想,發揮到極致。直到民國時期,東方文明的“新文化運動”,開始了中國文化思想的解放。
歷史,永遠都是有規律可循的,但追尋歷史規律,不是我們的目的,以史明鑑,才是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