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2213972807437

    晶片組引數,效能,高速儲存裝置有一定的區別,具體見下。 1.四大晶片組引數不同 引數點評:四個100系晶片組從Z170到H110規模和功能依次遞減、價格也相應依次遞減,上面的擴充套件介面數量也只是標準設計,主機板廠商可以根據產品定位設計出不同的功能,比如某些H110主機板都可以有M.2介面,Z170也不是全都有M.2。雖然主機板廠商可以自己設計擴充套件功能,但也不是隨便增加的,限制條件就是晶片組的PCIe匯流排數,你多設一個介面,就需要佔用一定的PCIe匯流排數,好比你錢包裡的鈔票決定了你這一頓能吃什麼菜,預算有限,買了大閘蟹就不夠吃小龍蝦。舉例:B150晶片組共8條PCIe 3.0通道,高速M.2 SSD介面就佔了4條PCIe 3.0通道,USB 3.1又佔2條PCIe 3.0通道,還要兼顧SATA 3.0、USB 3.0、額外PCIe插槽等等的需求,所以一塊B150同時具備高速M.2和USB 3.1基本上是很難的。 2.效能不同 現在CPU整合度越來越高,能決定效能的功能——北橋、記憶體控制器等等已經全部收歸CPU管理,主機板只是CPU部分I/O功能的延伸載體,因此決定效能的只有CPU本身,跟晶片組無關(故障主機板不在討論之列)。當然我們不能只吹不跑,因此找來了四塊同為超耐久系列的技嘉主機板,簡單跑跑分看看。 能看到在默頻狀態下,即使是不同的晶片組,CPU的效能是一樣的。另外,Z170晶片組普遍是有超頻功能的,當CPU頻率提高之後,效能就有相應的提升,但如果要享受超頻帶來的效能提升,還需要同時滿足以下幾點:①帶K的CPU和Z170主機板(錢解決)、②供電更穩定的主機板(錢解決)、③更好的散熱(錢解決)、④超頻的技術(付出時間學習)。 3.高速儲存裝置差別:相比效能,其實主機板更重要的另一個功能就是擴充套件能力了,具體來說就是有更多的介面、介面種類更豐富、速度更快、多路顯示卡等等。 ①U.2 SSD介面:超快的讀寫速度,遠超SATA 3.0裝置的速度!這是H170、B150、H110都不能享受的福利。 ②M.2 SSD介面:這個相對來說普及度比U.2介面稍高,在H110、B150、H170和Z170晶片組中都有出現,然而即使介面樣子相同,它們的效能都不一定一樣的。現在主流的M.2介面有兩種,一種是9系主機板時候就有的PCIe 2.0×通道的M.2介面,理論頻寬為4Gb/s;一種是100系主機板帶來的高速M.2介面,佔用PCIe 3.0×4通道,理論頻寬為32Gb/s。由於佔用的PCIe通道數比較多,H110上肯定會是老版的M.2型別,B150則兩種都有可能。H170和Z170基本上都能配上PCIe 3.0×4的高速介面了。 ③USB 3.1介面:也是一個高速介面,在以後對大容量儲存需求越來越高的環境下,USB 3.1會顯得非常實用。但由於也是佔用比較多的PCIe通道數的緣故,能同時搭載高速M.2和USB 3.1的主機板基本上只有Z170和H170能實現了,B150中只能是二選一,或者是USB 3.1+普通M.2的組合。 4.對多顯示卡的支援:由於顯示卡對頻寬的要求非常高,因此PCIe通道數較少的B150和H110基本上是不支援多卡的,一般有多卡需求的使用者都會選擇Z170甚至X99平臺。 電腦百事.電腦百事[引用時間2018-1-18]

  • 2 # pzyyo24296

    H170和Z170主機板的區別:H170和Z170主機板除主機板晶片組不一樣,整體主機板構造大致相同;Z170採用Intel Z170晶片組, H170採用Intel H170晶片組;H170和Z170兩者是不同的晶片組,z170是六代skylake的高階晶片組,h170是中端;H170和Z170主機板CPU插槽均為LGA 1151,支援Intel 14nm處理器;H170和Z170主機板上的擴充套件插槽均為PCI-E 3.0,2×PCI-E X16顯示卡插槽;Z170的的供電模式為6相,H170的供電模式為7相;Z170主機板支援AMD CrossFireX混合交火技術,支援AMD Quad-GPU CrossFireX雙卡四芯交火技術。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vivoX20和vivoX9s plus哪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