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寒鯤

    “河套四郡”並不是一個歷史上存在過的名稱,而是一個我們後人追述西漢歷史時,對於當時分佈於河套平原的西漢時期設定的四個郡級行政區域的簡稱。

    “河套四郡”分別是雲中郡、定襄郡、朔方郡、五原郡,其中,雲中郡是西漢繼承自秦代的郡,定襄郡是漢高祖時期從雲中郡、雁門郡分割出來若干縣組成的新郡(公元前196年),朔方郡與五原郡則是漢武帝拓邊以後設定的新郡(公元前127年),它們的出現時間並不一致,這是讀史者需要注意的。

    雲中郡(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

    雲中郡位於今河套平原東部,治所在雲中縣(托克托縣東北),拋去在公元196年、公元127年先後劃歸給定襄郡及五原郡的11縣。在整個西漢時期都歸雲中郡管轄的有如下11縣:

    雲中、、楨陵(托克托縣東南)、沙陵(托克托縣北)、陽壽(托克托縣東南)、原陽(呼和浩特東南)、北輿(呼和浩特市中)、武泉(呼和浩特市東北)、陶林(呼和浩特市東北)、犢和(固陽與土默特左右旗交界地區)、咸陽(土默特右旗東)、沙南(準格爾旗東北)等11縣。

    可見,雲中郡在公元127年以後的轄境大體對應今天內蒙古自治區的呼和浩特市區、托克托縣、土默特左旗、土默特右旗東部、準格爾旗東北等區域。

    定襄郡(公元前196年-公元8年)

    定襄郡位於今河套平原東端,治所在成樂縣(和林格爾縣西北),定襄郡西部諸縣來自秦代雲中郡,東部諸縣則來自秦代雁門郡。

    定襄郡轄縣有:成樂、武進(和林格爾縣東北)、桐過(清水河縣西)、駱(清水河縣西南)、武城(清水河縣北)、安陶(呼和浩特市東)、定襄(呼和浩特市東南)、武皋(卓資縣西北)、武要(卓資縣西北)、都武(今地不詳)、襄陰(今地不詳)、復陸(今地不詳)等12縣。

    可見,西漢定襄郡的轄境大體對應今天內蒙古自治區的和林格爾縣、清水河縣、呼和浩特市東部、卓資縣等區域。

    五原郡(公元前127年-公元8年)

    五原郡位於今河套平原中西部,治所在九原縣(包頭市西),五原郡的主要轄境來自漢初雲中郡,也有一個武都縣來自漢初上郡。

    五原郡轄縣包括:九原、臨沃(包頭市西)、宜梁(包頭市西)、稒陽(包頭市東)、河陰(達拉特旗西北)、曼柏(達拉特旗東南)、南輿(準格爾旗東)、武都(準格爾旗北)、西安陽(烏拉特前旗東)、五原(烏拉特前旗東)、成宜(烏拉特前旗東)、河目(烏拉特前旗東北)、莫䵣(今地不詳)、固陵(今地不詳)、文國(今地不詳)、蒱澤(今地不詳)等16縣。

    可見,西漢五原郡的轄境大體對應今天內蒙古自治區的包頭市區、達拉特旗、準格爾旗大部、烏拉特前旗東部等區域。

    朔方郡(公元前127年-公元8年)

    朔方郡位於今河套平原西端,治所在朔方縣(杭錦旗東北)。

    朔方郡轄縣有:朔方、修都(杭錦旗西北)、臨戎(磴口縣北)、三封(磴口縣西北)、寙渾(磴口縣西北)、沃野(巴彥淖爾市臨河區西南)、臨河(巴彥淖爾市臨河區北)、廣牧(烏拉特前旗東南)、呼道(烏拉特前旗東南)、渠搜(烏拉特前旗東南)等10縣。

    可見,西漢朔方郡的轄境大體對應今天內蒙古自治區的杭錦旗北部、磴口縣、巴彥淖爾市臨河區、烏拉特前旗大部。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仙人掌的用途、特點、形狀有哪些?還有他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