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笨鳥圓夢

    蘭陵笑笑生為什麼用“兒化”語言為西門慶與潘金蓮畫像?

    在漢語讀音當中,“兒化”指的是字尾“兒”與它前一音節的韻母合成一個音節, 並使這個韻母帶上捲舌音色的一種特殊的音變現象。屬於音變中的“合音”現象。簡單地說,就是在音節的末尾音上附加捲舌動作。

    “兒化”音是一種具有微妙變化的發音方法,儘管不是漢語修辭手法,不能直接起到修辭作用,但是“兒化”語言參與人物形象描繪卻能收到輕鬆調侃、幽默詼諧、妙趣橫生的藝術效果。

    古典名著《金瓶梅》的作者蘭陵笑笑生不愧為語言大師,作家在《金瓶梅》第二回刻畫西門慶與潘金蓮這兩個重點人物形象時,把“兒化”語言運用得淋漓盡致,在幽默調侃的筆調中既讓我們活靈活現地看到栩栩如生、如在眼前的人物形象,又使我們讀起來朗朗上口,流暢自如,讀過那段文字之後過目不忘,回味無窮。

    作家以機緣相遇、偶然巧合為切入點,把人物之間藉助不同方位互相看見對方作為畫像視角,首先形神兼備地描繪了潘金蓮自上往下所看到的西門慶形象,接著刻畫了西門慶站在地上從下往上所看到的潘金蓮的外貌形象。三月春光明媚的早晨,武大前腳出門賣炊餅,潘金蓮急忙打扮光鮮地站在門前簾下,瞅著門前過往行人,約莫武大快要回來時,這女人手裡拿著叉杆走到窗前放簾子,叉杆被風颳落,不偏不倚正好打到了西門慶頭上,潘金蓮慌忙賠笑時看見了風流倜儻的西門慶。潘金蓮眼裡的西門慶怎生模樣?作家這樣寫道:

    “……也有二十五六年紀,生得十分浮浪。頭上戴著纓子帽兒,金玲瓏簪兒,金井玉欄杆圈兒;長腰才,身穿綠羅褶兒;腳下細結底陳橋鞋兒,清水布襪兒;手裡搖著灑金川扇兒,越顯出張生般龐兒,潘安貌兒。可意的人兒,風風流流從簾子下丟與個眼色兒。”

    過路的西門慶被叉杆打在頭上,急忙立住腳,正要發作時,回過臉來卻看到一個貌若天仙的妖嬈婦人。西門慶眼裡的潘金蓮怎生模樣?作家這樣寫道:

    “……黑髻髻賽烏鴉的鬢兒,翠彎彎的新月的眉兒,香噴噴櫻桃口兒,直隆隆瓊瑤鼻兒,粉濃濃紅豔腮兒,嬌滴滴銀盆臉兒,輕嫋嫋花朵身兒,玉纖纖蔥枝手兒,一捻捻楊柳腰兒,軟濃濃粉白肚兒,窄星星尖翹腳兒,肉奶奶胸兒,白生生腿兒……”

    浪蕩公子西門慶當即被潘金蓮的美貌所傾倒,他一遍又一遍地玩味著潘金蓮的迷人容顏,起初的怒氣早已鑽入瓜窪國去了,變做笑吟吟臉兒。西門慶反覆咀嚼回味中的潘金蓮又怎生模樣?作家再次描寫道:

    “……頭上戴著黑油油頭髮鬏髻,一逕裡踅出香雲,周圍小簪兒齊插。斜戴一朵並頭花,排草梳兒後押。難描畫,柳葉眉襯著兩朵桃花。玲瓏墜兒最堪誇,露來酥玉胸無價。毛青布大袖衫兒,又短襯湘裙碾娟紗。通花汗巾兒袖口兒邊搭刺。香袋兒身邊低掛。抹胸兒重重紐扣香喉下。往下看尖翹翹金蓮小腳,雲頭巧緝山鴉。鞋兒白綾高低,步香塵偏襯登踏。紅紗膝褲釦鶯花,行坐處風吹裙邊。口兒裡常噴出異香蘭香,櫻桃口笑臉生花。人見了魂飛魄喪,賣弄殺俏冤家。”

    蘭陵笑笑生為什麼運用“兒化”語言來描寫西門慶與潘金蓮這兩個人物形象呢?筆者多次閱讀,反覆思考、仔細揣摩之後認為,這是作家為了營造更為通俗易懂、更加適合大眾口味的文學語境,所採用的最精妙得體、最逼真細膩的藝術表現手法。

    首先三段描寫人物外貌形象的精彩語句用“兒化”音節連綴起來,使每一行句子都變成了排比句,增強了語句的節奏感,讀起來朗朗上口,有一股強大的通暢氣勢,整個段落的表達效果更加突出鮮明。

    其次,西門慶與潘金蓮在上下互相觀望之間彼此看到對方的形象並不是十分確切,特別是西門慶從下往上所看到的潘金蓮肯定不是那麼真切,這裡就自然而然地融合了西門慶腦海裡的意念與聯想,虛虛實實,虛實結合。情人眼裡出西施。對潘金蓮的兩段形象描寫表面上刻畫人物外貌,卻從側面反映了西門慶四處獵豔、一見傾心、神魂顛倒的痴迷情態。

    第三,通俗淺顯、流暢自如的大眾化語言渲染了一種幽默詼諧、調侃戲謔的喜劇氛圍。一個是遊手好閒、沾花若草的浮浪放蕩公子,一個是寂寞難耐、賣弄風騷、情慾似火的輕浮女人,這對男女在那種場合下不期而遇,各自胸懷怎樣一種心態,接下來又會有怎樣的舉動?藉助“兒化”語言所營造的輕鬆語境,讓我們感受到作家對人物形象塑造的縝密細緻,對男女角色不同情態恰如其分的把握與拿捏。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描寫走的四字成語?